這一次朝廷並沒有再增加李泰的食邑,因為他之前便上表朝廷表示願以所功轉授親友。因為八月到九月間,潛伏晉陽許久的李允信等終於將他母親、幼弟還有同祖堂兄五人並他們各自家眷們一舉接回。
母親和幼弟來到關西自然不患生計前程,諸堂兄們舉家來到關西,李泰當然不能讓他們全無資業以自立於關西。當時的他還要坐鎮荊州以鎮撫新得之地,無暇返回處理這些家事,於是便借述功向朝廷為親人請封。
朝廷對此也是頗為豪爽,李泰兩個親弟弟皆封縣公,五名堂兄則各封縣侯,各自食邑一千。
雖然說西魏的爵位就是一個榮譽稱號,但同宗兄弟一日之內俱位列公侯,這榮寵效果也是直接拉滿。而且除了爵位之外,李泰五名堂兄俱辟霸府,宇文泰一個也沒有給朝廷留。
至於這一次解救了李泰家人們的李允信,之前也曾隨同李泰奔襲晉陽,因此直接獲封晉陽縣公,跟他大爺爺李泰一起成了西魏嘲諷東魏的兩個工具人。
除了爵位改封,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項加授就是李泰得加大將軍號。
西魏本有大將軍職名,但那本來是大司馬、大將軍這二大三公中的職號,像念賢、於謹、王思政等皆曾加大將軍號,都是屬於二大。
不過李泰今所加大將軍,便就屬於後世所熟悉的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中的高級職位了。因為他並不是第一個加大將軍號之人,今年九月他老丈人獨孤信自隴右征還朝中,秦州刺史宇文導便加位秦州總管,都督隴右各州諸軍事,職權一如李泰的荊州總管府,並加大將軍號。
毫無疑問,宇文泰作此任命、緊急對宇文導進行提拔,心裡的想法無非是,起碼要讓自己這個最看重也最信賴的侄子、宇文家二代第一人的宇文導在位序上壓過李泰一頭。
老實說,單憑功勳而言,李泰較之柱國中的有些人都不遑多讓。
但是前後功勳對於西魏政權、對於宇文泰而言,意義終究不同,甚至可以說柱國之位是伴隨著宇文泰霸府的建成便已經論定的,李泰這個後起之秀哪怕再怎麼優秀,也不可能超越這幾位柱國,除非他連宇文泰都給一起辦了。
柱國之下最位高權重的那自然就是大將軍了,甚至都不必討論十二大將軍究竟有誰就可以篤言李泰就是功勳之首。不過宇文泰也明顯感覺到李泰實在是鋒芒畢露,故而還是打了一個時間差,讓宇文導成為第一個得到任命的大將軍。
雖然諸大將軍勢位相等,沒有上下之分,但被任命時間前後總能代表資曆的深淺。哪怕僅僅隻早了幾個月,也可以說宇文導才是西魏政權下一代中的第一人而非李泰,儘管這個二代也隻比宇文泰小了幾歲而已。
李泰自知宇文導壓不住他,對此倒也並不過分在意。而且儘管宇文導得授大將軍比自己早,但是講到麾下人事力量則就不可同日而語。
單憑今年這一係列的戰事,李泰麾下得授驃騎開府者便有崔謙、令狐延保、梁士彥、趙剛、賀若敦、李遷哲六人,若再加上早授驃騎、開府的楊忠、竇熾,便是整整八個開府。除此之外,還有車騎儀同十餘人。以及江漢新拓領土所增設州共前計有三十六州,皆受李泰節製。
這麼一算,李泰也覺得如果宇文泰不搞點手段壓製一下自己那才不正常,這家夥那得是不想給自己當老大、要當親爸爸了才會全無想法。
如今的荊州總管府職權勢力實在是太雄厚,遠非宇文導的秦州總管府能比,哪怕之前宇文泰還以公謀私的將漢中撥劃到秦州總管府治下,仍然撼動不了荊州總管府第一方鎮的地位。
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情形還得在宇文泰眼皮子底下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荊州總管府的勢力範圍有一大半都是李泰親手打回來的,再加上攻殺慕容紹宗的輝煌戰績使得南梁一部分人對其敬若神明,而且隨著侯景的繼續折騰,這威名估計還能進一步抬升。
所以不要說如今霸府其他人,哪怕是宇文泰自己親自出鎮荊州,都未敢狂言一定能比李泰做得更好。除非宇文泰願意放棄江漢之間的大片領土和利益,否則李泰這個荊州總管他就換不了。甚至於就算他想要放棄,其他柱國也未必肯答應。
除了改封太原郡公、新加大將軍之外,李泰榮銜太子少保改為太子太保,並加尚書左仆射。
以區區弱冠之齡便一躍成為尚書高官官,本來也是極為驚人的待遇,不過因為注定隻能是遙領,也隻是台府借此架空尚書省的一個安排。饒是如此,除了高家那倆貨,在這個年紀達成如此勢位榮譽的也不多了。
至於剩下的賜給鼓吹之類,李泰也隻是隨便一聽,並不放在心上。在他看來,隻要不是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和劍履上殿,彆的也都差點意思。
一通封賞結束後,待到李泰謝恩完畢,皇帝才又從禦床上站起身來,笑語示意群臣轉赴彆殿,共賀功士歸國。
一行人跟隨在皇帝步輦後方,出殿之後大行台宇文泰便抬手示意李泰入前跟隨在他身後,李泰方待邁步入前,便被他丈人獨孤信抬手給攔了下來。
“隆冬天寒,衣裝還是這麼簡單,不知為親近之眾愛惜自身!”
獨孤信見李泰衣裳單薄,便皺眉輕斥道。
李泰聽到這話自有些無辜,他與梁王一同入京,都沒來得及回家就被引入宮中,入殿前還是請宮中宦者緊急幫忙找了一身朝服登殿,到現在也沒來得及找地方換身衣服啊。
獨孤信薄斥幾句之後,便直接將自己朝服外的貂裘大衣解下披在了愛婿身上,對後方朝士嬉笑聲故作不聞,隻是皺眉望著李泰說道:“今年戰績,我多有聞,幾有犯險之舉,日後不可再恃勇逞強,為國為家愛惜此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