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睦特勤不必多禮,你父蒙葉護舊年不以年高、不辭辛勞的奔波兩處,化解兩國紛爭,重修邊睦。可惜天命不假,驟然辭世,幸有子嗣傳其遺誌、述其舊功,再為兩國通好的良使。希望你也能夠不負先人所傳,用心輔佐烏尊可汗,使我兩國繼續邊睦友好!”
李泰微笑著對這達睦特勤說道,儘管隻是一串客套話,但這達睦特勤也是認真傾聽而後又仔細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消化下來,之後便又連忙作拜道謝,然後才起身入座。
接下來達睦特勤便講起此番入使的主要原因,就是突厥想要向北齊發起進攻,所以烏尊可汗遣使來詢問西魏的意見,並且希望能夠獲得西魏的幫忙。
如果單純從政權的角度而言,李泰應該樂見突厥落井下石的對北齊發起進攻,從而繼續削弱北齊的實力,使其疲於應對。
可是從自己內心而言,其實李泰並不怎麼樂意聯合突厥去搞北齊。哪怕西魏與北齊之間乃是勢不兩立的關係,但也畢竟算是內部的對抗,可突厥卻是不折不扣、實實在在的外敵。
而且當下的時代背景、氣候因素等方方麵麵,都有利於突厥的崛起,一旦放鬆對突厥的警惕與管控,那麼突厥的勢力增長又會進入一個爆發期。在中原王朝沒有完成統一的情況下,突厥在當下這個時空中就等於是沒有天敵的存在,能夠限製其勢力發展的,隻有其內部的分裂趨向。
從民族感情上來說,那就更加缺乏認同感了。雖然眼下北齊高氏一言難儘,但其政權中下層終究還是由漢人百姓所構成。李泰並不能說在他崛起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傷害過漢人百姓,但在爭取達成軍事目標的同時也都在竭力避免,尤其是勾結外寇侵害漢人百姓,這更是他所不願意的。
但是個體的意願終究還是不能超越時代背景的限製,尤其是作為一個政權的首領,他更不能過於主觀、情緒化的去盲目追求什麼過於理想的目標。
突厥在如今的情況下提出要進攻北齊,無論是從其自身的利益訴求,還是在與西魏之間偏於弱勢的同盟關係中,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李泰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去阻止去反對。
他隻有在更長遠的時間維度上、擔心突厥太過強大,提前做出一些防範的安排布置。畢竟如果突厥跑順了的話,未來平滅北齊之後,就換了他要在漠南防備突厥的寇擾了。
“烏尊可汗近年來執禮甚恭,我亦樂見他痛擊賊齊,誇威漠南。隻是不久前兩方剛剛交戰結束,我師旅雖然大勝而歸,但也疲憊不堪。縱然此番有心相與共擊賊齊,也是無力繼續作戰,隻能於此遙祝烏尊可汗馬到成功。”
略作沉吟後,李泰便又開口說道。
達睦特勤聽到這話後,心情既有些失望,但也頗感慶幸。當年陰山一戰,他便身在軍中,魏軍的戰鬥力之強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魏軍與齊軍交戰多是勝績,若得同行那麼此番想必勝算更高。可如果魏軍當真一起出動的話,他又擔心他們突厥大軍或會淪為配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