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項少龍對匈奴,一改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的慣例,主動出擊,拓地千裡,橫掃漠北,威震天下,在正麵對決中占絕對上風。他甚至能做到於長城外襲擊趙國邊境,對趙國實施兩麵夾擊。
秦、魏聯手滅韓,使趙國如坐針氈,怕他們對趙用兵。就連項少龍遇襲,趙國都懷疑這是他們自導自演的一出戲,為攻打趙國找借口。
此時看項少龍,似乎沒有拿這件事做文章的意思,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即使是李牧、廉頗這樣強硬的軍人,也不怪這新趙王懦弱,趙國實在是不願與秦國開戰。
趙穆現在是趙國的頂級大佬,來了這麼多貴賓,自然要招待一番,地點就設在候府。
項少龍早到,先與趙穆溝通一番。
項少龍道:“如今在趙國侯爺隻手遮天,孝成王薨,為什麼還要扶植一個黃口小兒,不取而代之?”
趙穆對於當年項少龍提出的篡位提議,心動不已,雖說後來發現項少龍不是自己人,但項少龍強調,這個提議可不假,所以也就沒和項少龍翻臉。後來還從項少龍手裡的到了紙張在趙國的代理權,讓自己發了財,也更增添了自己的野心,這些年苦心經營,權勢更勝從前。
趙穆道:“有廉頗和李牧這兩個老匹夫在,他們手握重兵,我很難有作為。這次廉頗想召回質留在秦國的太子繼位,是我和郭開強行扶植公子偃上位,要不然,我的地位就危險了。”
項少龍來了興趣,問道:“既然他不支持新王繼位,這新趙王不恨他嗎?這不正好借機讓新趙王殺了他嗎?”
趙穆搖搖頭,道:“廉頗威望卓著,又領兵在外,身兼相國,大王根本就下不了決心殺他。”
項少龍想了想,道:“這好辦,我回去以後就把你們的留在秦國的太子送到廉頗那兒,到時候無論他反不反,這新趙王都得殺他。”
趙穆先是一喜,覺得這確實是個大好的機會,隨後就是一驚:“這項少龍好歹毒的心思,如果廉頗真的擁立太子謀反,即使被撲滅,我大趙也要損失慘重。如果他成功了,我更是沒有好下場。”
自己有心拒絕,可是又舍不得這個難得的機會,隻能安慰自己:“我拒絕了,難道這項少龍就不會這麼做嗎?隻要我早做部署,一定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項少龍此舉,無論是趙穆還是這位新趙王,明知道他包藏禍心,可依然會被他牽著鼻子走,因為人性的自私,這就叫“陽謀”。
齊國來的是相國後勝。齊國最著名的人物是田單,可惜功高震主,齊王建公元前265年繼位,田單被迫入趙,最後老死在趙國。以後的齊國空有強國之名,在戰國時代徹底淪為龍套。齊國目前空談成風,似乎被當年的五國聯軍差點兒滅國給打怕了,不敢擴張,變成了動口不動手的角色。
後勝是齊王建的舅舅,齊王建繼位後,逼走田單,太後君王後攝政,因為秦國的遠交近攻政策,優先進攻趙、魏、韓,這段時間齊國得享太平。公元前249年,君王後去世,齊王建就封自己的舅舅後勝為相國,他對待秦國很謹慎,甚至是有點兒懼怕。
齊國雖然遠離秦國,可項少龍從沒有放鬆對齊國的謀劃。齊國自從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至齊桓公時,更是率先稱雄天下,四十年前甚至與秦並稱東西二帝,是僅次於秦的強國。
後勝衝著項少龍一抱拳,道:“久聞項將軍的大名。果然是儀表非凡,人才出眾。”態度很謙恭。
項少龍道:“相國的大名,我也是久仰。久聞齊國富強,稷下學宮,賢士過千,可謂群英薈萃,文風之盛,天下無出其右。劍聖曹秋道號稱天下第一,可惜緣鏗一麵,有機會一定到齊國要遊曆一番。”
後勝道:“能得項將軍看重,不勝榮幸,非常歡迎項將軍來臨淄做客。”
後勝對項少龍其實非常忌憚,眼看著秦國日漸強大,項少龍更是秦國的中流砥柱,以呂不韋的能力,尚且被壓製。
項少龍道:“相國是齊王的肱骨之臣,咱們有機會可要多親多近才是。”態度十分友善。
後勝得到了項少龍的善意,大喜。以項少龍的身份,放眼天下,能被他看重的也沒幾人,自己在六國中實在算不得什麼要緊人物,名聲更是遠不如呂不韋和信陵君這等巨頭,能得項少龍的善意,頓時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後勝連忙一拱手,道:“將軍有暇,定要來臨淄做客。”
這後勝以外戚的身份被封為相國,本身實在不是什麼人才,但卻很符合大秦的利益,項少龍非常願意拉攏他。否則,如果此時的相國是田單,憑齊國的實力,會成為秦國的頭號大敵。
這個時代人才作用之大,難以想象,秦國因商鞅一人,一躍成為天下第一;齊國因田單一人成功複國;信陵君合縱東方諸國力抗強秦;趙國因李牧一人,而使秦國不敢妄動。他們真的能做到一個人代表一個國家。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