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借印刷術將他的《呂氏春秋》傳遍天下,使他名噪一時,大有秦國第一人的架勢,卻不知這樣更讓儲君記恨。
項少龍坐鎮鹹陽,勤於政事,同時緊握軍權,為儲君保駕護航。
時間悄悄走到了公元前238年,這是政儲君準備親政的年份。
還沒等政儲君親政呢,先傳來了楚王病逝,諡號考烈王。而春申君在奔喪的途中,被李園殺死,並誅其全家。李園妹妹的孩子被立為新楚王。
最先有反應的是趙穆,春申君一死,再也沒有人能控製趙穆了。
趙穆這些年一直惦記著當初項少龍提到的取趙王而代之的建議,可是由於顧慮著春申君黃歇對他的控製,雖然在趙國權傾朝野,卻一直不敢妄動。此刻沒了春申君,他就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趙穆和項少龍早就討論過這個問題,甚至隻要有李牧在,自己就很難篡位,他籠絡住郭開向趙王進讒言,誣陷李牧謀反。
趙王想要納倡女入宮,遭到了李牧的強烈反對,卻在趙穆和郭開的支持下被立為王後,是後來的趙悼倡後。
趙王後是個很厲害的女人,她陰謀設計原王後的兒子太子嘉,使趙王廢了他,改立她的兒子遷為太子。她一直很恨李牧。
趙王在內外夾擊下,相信了李牧謀反,殺了李牧。
李牧一死,趙穆立刻發動政變,殺死趙王,自立為君。
可惜趙穆高估了自己的統治力。宗室將軍趙蔥、大將軍司馬尚、齊將顏聚起兵勤王。
龐煖老邁,無力參與這亂局,趙穆派樂乘、扈輒平亂。
趙國亂成了一鍋粥。燕王喜又頭腦發昏,覺得有機可乘,派老將劇辛攻趙。
趙穆腹背受敵,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向項少龍求助,難道他覺得他和項少龍有交情?也許是覺得落在項少龍手裡要比落在趙蔥或是燕王喜手裡要好,即使引狼入室也在所不惜。
聽到項少龍的彙報,政儲君向項少龍問策。
項少龍道:“儲君馬上就要親政了,眼前的頭等大事是儲君的冠禮,可以戰備,儲君冠禮後,大權在握,再沒有任何掣肘,到時候誓師北伐,大局可定。”
政儲君大喜,親政後北伐,那這滅國的功勞就要完完全全地落在自己頭上,道:“好,咱們再辦一次最盛大的閱兵,讓各國看看我大秦的軍威,也能讓他們不敢妄動。”
自從看了那次紅色娘子軍的閱兵,政儲君一直都想搞一次全軍大閱兵,早就在計劃親政時的閱兵儀式。
親政前夕,政儲君召回王翦,項少龍也緊隨左右,率大軍前往雍城蘄年宮進行加冕。
儲君終於成為了真正的秦王。一場盛大的閱兵,讓各國使者噤若寒蟬。
燕太子丹目睹秦軍強悍,暗罵燕王喜糊塗,這個時候就應該聯合抗秦,燕趙多年來戰事不斷,內耗下去隻能便宜秦國。他趕忙上書燕王喜,痛陳罷兵聯合的必要。
秦王政親政後的第一件事,不是發兵,而是秘密處死了太後的麵首,將太後囚禁在雍城。
太後的這個麵首從出現到死,秦王政從來就不曾和任何人提過,好像他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曆史上嫪毐的結局是注定的,無論他是不是謀反,不是誰都能做秦始皇的後爸。而這個麵首即使隻是想過安穩的小日子,不想要權力,他依然是死罪。
戰爭不是說停就能停的,燕王喜還沒等接到太子丹的上書,秦軍就已經出發了。
這次出征項少龍沒有去,他坐鎮鹹陽,既要總攬全局,也要防止鹹陽生變。
總指揮是王翦,先頭部隊由桓齮、楊端和統領,小將王賁、蒙恬、蒙毅隨軍出征。
項少龍接管了有桓齮統領的機動部隊,保衛秦王。
秦軍一入趙境,先與趙蔥和司馬尚的軍隊接上了火兒。
燕王喜得知秦國出兵,又收到太子丹的勸告,當機立斷,立刻收兵。
趙穆沒了燕國的攻擊,馬上回師與秦軍夾擊趙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