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廝殺,真是殺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蒙古的精銳在這裡折損過萬,武林高手也所剩無幾,隻有幾個武功最高的逃了出去。
中原武林也損失不小,雖然有職業軍官指揮,可是這群武林高手畢竟不是紀律部隊,殺得興起,也就忘了聽從指揮,死傷不少,活著的也基本人人負傷。
損失最大的就是華山派,彆的門派隻是帶一些弟子過來,華山派作為東道主,從上到下被元兵洗刷一遍,大部分普通弟子傷亡殆儘,這次真的是元氣大傷。
峨嵋、崆峒損失都不小,帶出來的精英弟子損失大半。
至於像丐幫、巫山幫這樣的幫會,死傷的幫眾更是不計其數。
武當隻來了五俠,都有些輕傷,沒什麼大礙。
少林這次為了屠龍刀也是勞師動眾,出來大批高手,確實各個身手不凡,隻死了幾個,對少林的影響不大。
明教這邊雖然是朝廷的重點攻擊對象,但謝遜一人吸引了絕大部分的火力,除了陸芷曦和陸芷晴有謝遜的照顧,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帶些傷。精英教眾折了四十多人,讓謝遜心痛不已。這是他精心培養的足夠配置一個集團軍的軍官崗位的門生,對明教來說,損失也不小。
敵人退去,留下一地雞毛。
朝廷應該後悔布置這次行動,蒙古人本來就不多,精銳更少,都折在了這裡,以後鎮壓叛亂,會更加艱難。
中原武林也應該後悔,怪自己貪圖屠龍刀,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明教算是最後的贏家,謝遜的實力讓所有人懼怕,更有很多人在這次廝殺中殺出了熱血,敵人退去後,反而團結在了明教周圍,願意隨明教投入到反元大業中來。
謝遜提議這次華山論劍,既有明確屠龍刀歸屬,又有團結武林勢力抗元之意。
大戰過後,倒是真的收攏了很多人,但像少林、丐幫、峨嵋這樣的門派是不可能聽命明教的,就算謝遜的武功天下第一,就算他真的做了武林盟主。
不過,謝遜已經很滿意了,他原本也沒想過能讓這樣的門派跟著他造反,他的目標最開始就是那些沒什麼勢力、獨來獨往的人。
各大派紛紛下山,明教留在了最後。
謝遜對郝德繼道:“郝掌門,這次華山確實損失非常大,當初是我提議在華山論劍,又是我把朝廷招惹來的,對於華山派的重建,我明教義不容辭。你們想要光大華山,要錢要人,我明教都鼎力相助。我明教很快正式就會豎起反元的大旗,如果你們華山派有人想要參軍入伍,我明教也非常歡迎。實不相瞞,崆峒派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人來我軍中效力,今天過後,還會有更多的義士投奔我明教。蒙元氣數將近,這一戰就是證明,到了恢複漢家江山的時候了。”
郝德繼沉吟,謝遜這幾句話還是比較中聽的,也是想和華山派拉近關係。看明教這勢頭,沒準兒真能執掌天下呢,那現在在他們身上投資也不是不行,說不定是華山派崛起的一次大機遇。自己肩負著道統傳承的重任,自然不能投到他的軍中,但門下的傑出弟子就可以,他不是也說崆峒派早就有人投入到他們的陣營了嗎?
郝德繼道:“我們回頭再商量,感謝明教能伸出援助之手,華山派在此謝過了。”
謝遜道:“郝掌門客氣了。”
明教的人略作休整,也隨即下了華山。
這次華山論劍總體來說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打殘了蒙古精銳,又把中原武林拖進了戰場,謝遜也震懾了群雄,為以後入主中原打下了一個好基礎。
彭瑩玉返回白蓮教,謝虎回去整合海沙派和巨鯨幫,殷天正也回去部署自己的天鷹旗,最後齊聚擱船尖。
楊逍率領天地風雷四門,他自己的心腹精英火速來到中原。
銳金旗掌旗使莊重成為西域總督,帶領五行旗掌管謝遜的大後方。
這一年,謝遜三十六歲了,嘴唇上蓄起了濃密的淡黃色的短髭,像一個用濃墨書寫的隸書“一”字,配合寬厚的身板、高大的身形,看起來更加威嚴。
陸道源自覺年老力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也跟隨著女兒、女婿返回了江南,想要葉落歸根,他把謝遜叫到了身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