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若有所思,自己可以當聖人,也願意當聖人,自己的弟子受自己的影響,也都頂天立地,俠義為先。可是如果自己還想影響更多的人,就有些自不量力了。自己的弟子願意受自己的影響,那是因為自己有傳功之恩,彆人從沒有在自己這裡得到好處,又憑什麼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史火龍一臉的茫然,不知道什麼“子路受牛、子貢贖人”的故事。
謝遜道:“今天就給你上一課。子貢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孔子你應該知道吧。”
史火龍連忙點頭,“孔子”要是都不知道,怎麼敢說自己是個漢人。
謝遜道:“魯國有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麵看到自己的同胞做奴隸,可以把他贖回來,國家會給予補償。子貢把人贖回來,卻不領取國家的補償。孔子批評他:他不領取,彆人也就不好意思領取,那就不會再有魯國人會解救自己的同胞了。同樣,子路救了一個落水的人,人家送給他一頭牛,他收下了。孔子就說:以後魯國人都會勇於解救落水者。”
史火龍聽了心中不忿,讀書人太卑鄙了,勒索都能講出道理,他忍不住辯解道:“降龍十八掌本來就是丐幫的。”
謝遜道:“你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已經被你們自己弄丟了,要是沒有我手裡的降龍十八掌,這門絕學就要失傳,你們就是丐幫的罪人。當然你也可以不換,我隻是對這路棒法好奇,但不是非要不可,你不想換也沒關係,我從來不強迫彆人。”
史火龍心中快速衡量了一下,謝遜對“打狗棒法”無所謂,自己對“降龍十八掌”可是誌在必得。雖說“打狗棒法”不得外傳,但謝遜已經不是一個江湖人了,以他的身份沒有強行索要“打狗棒法”就已經算是仁義了。雖然他說他幫人會要回報,可是給自己治傷還不是什麼都沒要。就像他說的,自己什麼都不付出,他又憑什麼總幫自己?而且以謝遜的身份,和他結個善緣,有來有往,說不定以後還用得上,要是謝遜真的什麼都不要就把“降龍十八掌”給自己,那以後有事再找謝遜,可就張不開嘴了。其實怎麼算,自己都不吃虧。
史火龍點頭道:“我同意。”
張三豐在一旁很驚訝史火龍這麼快就同意了。他的身份、能力讓他很難需要彆人的幫助,彆人都是上杆子巴結他。他雖然是武當掌門,卻並不管理日常事務,所以他的思維其實和史火龍並不一樣。
謝遜從史火龍這裡得到“打狗棒法”後,就有心要為皇室也建一座“藏經閣”。他要把皇室打造成一個武學世家,以保證家族的繁盛,不會輕易被推翻。
謝遜先從自己身邊的人下手,楊逍、範遙、殷天正、韋一笑,都可以用自己拿手的武功在謝遜這裡再換一門武功。
謝遜會的武功很多,不過他卻不會把所有的武功都拿出來和人交換。像《九陽真經》、《九陰真經》,“乾坤大挪移”第三層以後,“龍象般若功”第五層以後,他就不會拿出來,這些武功以後都隻在皇室內傳授。還有像“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七傷拳”這樣的門派秘籍,也是儘量不外傳。
這些謝遜的老部下都知道謝遜好武,甚至為了專心練武,連皇帝都不做。想要自己手裡的武功,給他就是,更何況還能從謝遜那裡再得一門武功。
謝遜的武功勝自己百倍,而且以謝遜的為人,還從沒有讓屬下吃過虧,這種交換必然是自己占便宜,所以也都非常願意和謝遜交換。
謝遜要以武功換武功的政策傳出來之後,很多人都主動要來和謝遜交換。謝遜是來者不拒,會根據所得到的武功,拿出一個比這門武功稍高的武功作為交換。當然,你要是拿出一門謝遜已經有了的武功是不行的。
謝遜把這些武功分門彆類,劃出等級,收藏起來。
大部分的武功對謝遜而言意義不大,甚至沒什麼價值,但千金買馬骨,謝遜這種交換政策,甚至為了這個,專門成立一個部門。
一般的武功都交給彆人處理,隻有少數比較珍貴的,自己才會親自處理。
莊錚領著一個三十來歲人來見謝遜。
莊錚戍衛京師,經常來給謝遜請安。
謝遜看到莊錚也很高興,這是自己唯一一個正式弟子。
莊錚道:“師父,我這次來是我的這個部下有一門武功想要獻給師父。”
謝遜道:“什麼武功?”
一般的武功自然有人來處理,這個人把莊錚找來,要麼就是想“走後門兒”,換一個好一點兒的武功,要麼就是他的武功很好,需要自己過目。
這個人上前一步,躬身行禮,抱拳道:“啟稟陛下,微臣要獻給陛下的武功叫一陽指。”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