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是青城派的人,嶽不群卻直接問少林要什麼交代,這分明是目無青城派,更直白的意思就是林平之殺人沒錯,隻是選錯了地方。
方證大師就是一僵,他還真不好回答,這其實不關少林的事。
雖然在少林殺人算是對少林的不敬,但追究權在少林手裡,隻有少林想追究時,才會拿這個說事。
少林當然不會為了一個青城派弟子就要嶽不群怎麼樣,說不過去,也不值得。但這麼多雙眼睛看著自己,不表示一下也不妥。
至於讓二人和解,更是不可能。
他了解餘滄海,又蠢又霸道,死了兒子又死了徒弟,不可能善罷甘休。
換個地方,他敢靠近華山派嗎?死了人他也隻會選擇逃跑,但在少林寺裡,他就會賴上少林。
讓華山派給他償命?更是扯淡,想都不用想。
讓少林硬挺青城派是不可能的,但通過這件事拿捏一下嶽不群,逼嶽不群放棄嵩山派更有價值。
但怎麼開口,方證大師一時犯了難。
方證大師不好開口,衝虛道長適時地開口了:“嶽掌門、餘觀主,這裡畢竟是少林,不是解決你們私人恩怨的地方。這件事該怎麼解決,還是要二位自己決定才是。再者,這裡人多嘴雜,二位都是當世高人,不要讓人看笑話,不如換一個地方再議,如何?”
方證大師是東道主,衝虛道長是提議之人,又是第二大派武當的掌門,剩下的嶽不群和餘滄海是當事人,其他人縱然想留下來看熱鬨,也沒有借口。
如果左冷禪在,以他的地位和性格是可以參與進來攪和一下的,但他自己隱藏在幕後,推出的湯英鶚就沒資格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青城派這個虧吃定了,隻看少林想從嶽不群這裡得到什麼,嶽不群會在少林麵前妥協到哪一步。
嶽不群連過程都沒問林平之,就隨餘滄海、方證、衝虛得來到一個單獨的禪房,沒有彆人打擾。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已經不重要了,就算這件事怨方人智和賈人達,但他們人都死了,再揪著他倆,顯得自己小氣、怕事。
嶽不群坐在那裡,看都不看餘滄海,也不開口。當初韜光養晦時都沒把餘滄海放在眼裡,更不要說現在了,嶽不群隻是等著方證劃下道來。
嶽不群的態度有些讓人意外,敢對少林這種態度的也就任我行了,現在又多了一個嶽不群。
餘滄海迫不及待地開口:“方證大師,嶽不群縱容弟子在少林行凶,還請大師主持公道。”
方證大師有些愁眉不展,衝虛又出來打圓場,道:“嶽掌門、餘觀主,武林此時正是多事之秋,二位又都是正道武林舉足輕重的人物,華山、青城交惡,實非武林之福,嶽掌門,您看這件事該怎麼處理?”
這是把少林摘出去了,也不追究華山派在少林殺人的事了。總之,少林不會為了青城派出手,或者說沒人會為了青城派得罪華山派。
餘滄海聽了這話,再看方證的態度,心裡就涼了半截,自己水平不行,指望彆人給自己報仇,本來就是妄想。
原想著少林能被自己“第一大派”的名氣所累,為青城派強出頭,現在看來,老和尚的腦子清楚得很,該厚臉皮時,是一點都不含糊。
餘滄海悲泣道:“我的弟子死在少林,難道少林不該給我一個交代嗎?”
方證和衝虛看都沒看餘滄海,隻是盯著嶽不群,這件事怎麼處理,最終還是要看嶽不群的態度。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