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外戚確實過分了,朱祁鈺也有心思打壓一下。
在場的七卿和都督們有點懵,陛下這就不讓太子輔國了?
這麼狠?
兩父子之間已經鬨僵到了這個地步麼?
既然鬨僵了,可陛下為什麼還要讓於謙回京,畢竟以於謙的立場,很有可能支持太子殿下。
眾人很快反應過來。
於謙六十八了,和王文差不多大。
還能在刑部呆幾年?
這可能是為於謙致仕鋪路,到時候刑部兩尚書,同樣年紀的王文請求致仕,你於謙好意思繼續賴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不退?
陛下高明!
但再高明,大家也不願讓於謙回來。
再老的於謙也是於謙!
他回來,兵部尚書劉珝成傀儡。
哪怕隻短短兩三年,也會發生太多意料之外的事。
卻聽得朱見濟道:“兒臣也想全力追緝流亡西洋的叛黨,已經準備好艦隊,可此事沒有戶部支持,兒臣心有餘而力不足,儘管王尚書願意拿出一百萬兩,並讓束鹿王氏組建船隊隨兒臣的船隊去西洋追緝,但西洋太大了……”
這話一出,所有人齊齊看向王文。
好你個王文。
竟然在致仕前偷偷摸摸的找到太子殿下投機倒把。
追緝個錘子的叛黨。
分明就是海外貿易!
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大家再不懂,那就真的說不過去了,很明顯,太子殿下這是挖了個坑等大家跳進去。
關鍵是你還不能不跳。
不過……
還得看看陛下的態度。
沒有讓群臣失望,朱祁鈺頭疼的道:“國庫確實沒錢,此事你自己解決,實在湊不出錢的話,就你的船隊和束鹿王氏的船隊去下西洋追緝叛黨罷。”
陛下表明態度了!
大概是兩父子鬨僵了,所以讓太子去下西洋,少參與國事,以示懲戒,估計也是這個緣故,才同意於謙回京。
既然形勢明了,眾臣也便懂了。
大家不同意開海,是因為開海之後,沿海的民間海外貿易太多,文官集團背後的利益集團沒辦法形成壟斷優勢。
但不開海,大家都是海外走私。
現在一看,既能不影響海外走私,還能正大光明,何樂不為。
王文出了一百萬兩?
大家也出一百萬兩不就行了!
一百萬兩嘛,海外貿易隻需要幾年時間就能賺回來。
都察院左都禦史蕭維禎出列道:“為國家安定計,微臣亦願效仿王尚書,不過微臣並無如此巨款,願意奔走故鄉,為殿下湊錢一百萬兩。”
其餘七卿和各衛都督紛紛表態。
有錢不賺是傻子。
位置隻有那麼多,趕緊占坑。
朱見濟心裡那個樂啊,這尼瑪加起來不得一千多萬兩?
果然。
大明很窮。
但大明的權貴很富。
沉吟著道:“此事再議,當下還是要議論刑部尚書的事。”
擺明了,於謙不回朝,那就在福建打擊海外走私!
你們誰也彆想參與海外貿易。
又是利益交換。
而且還是文武百官求著朱見濟進行利益交換。
有一說一,這個帝王心術是從朱祁鈺那學的。
而且運用得很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