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的話,讀書人就爛大街了。
不過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下沉到地方州縣後,大明的官員隊伍一下子暴增了數萬人之多,一時間大明地方上能被起用的讀書人都去當官入仕了。
開始還有人上奏說此舉會造成冗官。
但隨著這些部門下沉後,公檢法一整套體係逐漸形成雛形,各司其職,州縣的政事運轉變得越發有條理起來,而民間治安在刑部下沉成立地方分局後,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國泰民安之風越發篤穩,加上公檢法體係的獨立和相互製約、掣肘,讓官場風氣變得清明了許多,說冗官的章折便漸漸沒了聲息。
另一方麵,經曆過數年的發展,加上國庫不遺餘力的支持,醫衛司終於在全國所有承宣布政使司的府衙所在城市,建立了總醫院。
廣安五年盛夏,醫衛司上奏,請求在金邊、萬象、交趾、大城、占城五大承宣布政使司府衙所在地,建立總醫院。
廣安帝準奏,並令國庫撥款支持。
同年,醫衛司上呈了一封策劃書:因為人口暴增,擬在全國各地州、縣城中沒有醫院的地方,建立州府醫院下轄分院。
此事之前已經在施行,不過隻是在人口較多的州縣落實了。
人口偏少的州縣,沒有條件。
也沒有需求。
現在承宣布政使司所在府城的總醫院已經全部到位,按照早些年廣安帝陛下的指示,接下來該落實州城、縣城的醫院了。
最後,將會在鄉鎮也成立醫院。
在全國建立一個完善的、一整套的醫療體係。
朱見濟親自主持了一個大朝會,把醫衛司的策劃書丟出去讓文武百官討論,不出意外,反對聲一片,因為都覺得這是勞民傷財的事情。
全國如此之多的州縣,每一個州縣都要建立一個官辦醫院,這得需要多少錢?
何況以後還要在鄉鎮上建立。
國庫哪有這麼多錢!
朱見濟也知道這個狀況,所以討論之餘,便問醫衛司司長,可有良策。
醫衛司司長其實早就麵稟過朱見濟關於資金的解決之道,知道陛下是讓他在大朝會上來說服群臣,於是出列說諸位同僚不用擔心資金的問題,國庫隻需要撥一部分,其餘大部分的資金,將由醫衛司出麵從大明銀行貸款,之後地方醫院盈利之後,再還了這貸款便是。
便有一位六部郎中出列詢問,能確保各地醫院一定盈利?
醫衛司司長便哈哈一笑,反問了那位郎中一句,可知我大明如今有多少人口了,如此龐大的人口,地方官府醫院會虧損麼?
大明本地人口,已經超過一億五千萬了!
而人不可能永遠不生病。
醫衛司下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閉嘴了:“承宣布政使司所在府城的總醫院,陸續成立,成立最早的那一批,根據半月前上報的財報,如京畿總醫院春季的總收入是三百二十萬兩,盈利是三十七萬兩!”
京畿總醫院是個暴利機構!
因為在醫院花的錢多錢少,都是醫院說了算。
京畿本來就富貴雲集。
舍得花錢的人多!
當然,醫衛司其實是報喜不報憂,按照陛下的意思,在京畿和江南等富庶之地,各地醫院的醫生對富貴人家的病人,下手極狠!
所以京畿和江南各地的醫院,盈利很高。
但在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河套地區和哈密地區等地的醫院,甚至還要補貼病人的醫藥費——這也是廣安帝陛下的意思,劫富濟貧嘛。
所以這些地方的醫院,其實在虧損。
因此醫衛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