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光學鏡頭研究中心,將東西放在辦公室,蘇哲晃悠悠的來到離子束拋光技術研究實驗室。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蘇哲後,熱情的打著招呼,在研究人員的指引下,他透過臉盆大小的圓窗戶看到了八九個身穿藍色防塵服的人,包正義和範曉明就在其中。
兩人正帶著七八人在忙,聽了研究人員的介紹才知道,這些人在調試離子束發生器。
蘇哲見大家都在忙,他隨便看看就離開了離子束拋光技術研究實驗室回到了辦公室。
坐在辦公位上,將手機設置好鬨鈴,也就是午飯和晚飯的時間,他擔心自己太過投入而錯過了飯點。
剛設置好,他老媽來電話了。
告誡他注意休息,準時吃飯,還告訴他收到了南門一中、縣裡、市裡獎金,加一起有80萬。
他本想告訴他老媽一千萬的事,想了想還是算了,等一千萬到賬了再說。
要是有個萬一,第七次測試沒能成功,那就尷尬了。
結束和老媽的通話,他登陸研究中心數據係統,調出相關的數據。
接著昨天沒有完成的計算,計算剩下的鉛、鋅、鈣。
雖說基本確定0.8納米x射線是由自由電子撞擊硼原子產生的,可以防萬一,該計算的不能少。
一個小時過去,鉛、鋅、鈣三個元素的計算結果都出來了,如他所料,確定是硼原子無疑了。
他將寫有其他四種元素計算結果的a4紙找了出來。
看著看著,他想到一個問題。
是不是有必要建一個模型來預測自由電子撞擊原子後的反應。
這個模型中,自由電子的速度,也就是所攜帶的能量是一個變量,原子所處的狀態也是一個變量,再加上不同的原子。
這個模型想建起來,需要天量的計算,以及大量的實驗數據去驗證計算的結果。
有了這樣的模型,借助超算,隻要輸入自由電子和原子的狀態參數,能在很短的時間算出結果。
他就不用這樣重複的計算了。
這時,他想到了xx氫原子振動模型和xx鈣原子振動模型,以及他即將搭建的特例“xx氫原子振動模型”。
這三個模型是可以統一起來的,及特定狀態下的原子吸收特定波長x射線,接著釋放特定波長x射線,且原子發生位移,也可理解成原子產生了振動。
蘇哲笑了笑,給這種模型想了一個名字:zgz原子振動模型。
其中zgz代表著重光子。
要是思維再拓寬一些,zgz原子振動模型隻是一個特例罷了。
原子吸收電磁波,釋放電磁波再正常不過了。
如元素的光譜。
將zgz原子振動模型再拓寬些,那就是特定狀態下的原子吸收了特定波長的電磁波,釋放了特定波長的電磁波。
這個模型才是最終的模型。
當然,這個最終指的是單個元素,也就是單個原子,要是把化合物算上,那就沒邊了。
當然,不會真的沒邊,該研究的還要研究。
再說,這些現象的背後有著相同的機理,隻要有夠多的實驗數據,不斷的總結、發現,總能找到其中的機理,模型也就搭建起來了。
他看著a4紙上寫的“zgz原子振動模型”幾個大字,想著又給自由電子撞擊原子的模型取了一個名字:zdy撞擊原子模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