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抱著小妹蘇美芸,一邊聽著爺爺蘇大牛講宇宙、講太陽係,一邊看著國家空間站返回飛船的直播。
他爺爺蘇大牛越說越興奮,完全沒有停下來的節奏,而返回飛船的直播進入了尾聲。
三名宇航員已經坐上醫療車離開了。
不過直播並沒有結束。
直播畫麵變化,從返回飛船切換到了演播廳。
演播廳有一名女主持人和兩名專家,而背景是一片星空。
數不儘的“石頭”快速的飛過星空。
主持人和兩名專家開始詳細介紹這次危機的始末。
從最開始的探測器撞擊小行星開始說起……
初一上午,蘇哲看著直播,聽著眾人的議論度過了。
吃過午飯,蘇哲小眯了一會兒。
在下午三點的時候,他坐在筆記本電腦前仔細看著ss防禦係統取得的成果和做好的準備。
下午,他不打算外出晃了,要守在筆記本電腦前看著ss防禦係統的動作。
目前,小行星殘骸處在ss防禦係統攔截的死角區域,要到下午五點,小行星殘骸才會出現在ss防禦係統的攔截、打擊區域。
此時此刻,小行星殘骸先頭部隊,也就是第一波小行星殘骸已經飛過了月球軌道,距離地球不足十萬公裡了。
這第一波小行星殘骸來自於兩顆小行星相撞後最大的直徑為三十五公裡的小行星殘骸兩次解體後產生的。
而第一波小行星殘骸的撞擊點絕大多算都在美洲區域。
這第一波將會持續一刻鐘。
第一波結束一刻鐘後,緊接著是第二波小行星殘骸來襲。
第二波小行星殘骸的撞擊點基本上都在歐洲區域。
這一波的時間是半個小時。
不管是第一波還是第二波,這些小行星殘骸直徑最大的也不過五米。
一般情況下,這些小行星殘骸都會在大氣層中燒毀。
不過也會有特例,如小行星殘害中有不易燒毀的金屬,或者其他物質,這也是有可能的。
這些沒有燒毀的物質才會砸向地麵,但這些砸向地麵的物質體積不會太大,相對的其威脅不大。
相對以前的流星雨,這兩波小行星殘骸撞擊形成的流星雨將會非常的壯觀。
不僅整體時間持續,將會出現眾多“大流星”,單個流星持續時間長,且還會產生空爆的聲音。
特彆是那些直徑接近五米的小行星殘骸,這個體積的小行星殘骸將會在更低的高度才會燒毀。
這兩波流星雨蘇哲是沒有眼福看到了,但美洲人民和歐洲人民能夠提前感受一下了。
最為關鍵的是,第一波流星雨開始時,美洲大陸正處在黑夜,第二波流星雨開始時,歐洲大陸天隻有蒙蒙亮,不影響看流星雨。
兩波結束後,小行星殘骸的大部隊會在燕京時間六點登場。
大部隊的小行星殘骸將會首先撞擊太平洋區域,隨後會籠罩整個地球。
時間將會持續十二個小時。
蘇哲通過ss防禦係統實時跟蹤第一波小行星殘骸。
同時發現,處在美洲區域上空的衛星、探測器絕大多數的運動軌跡都做了調整。
相比是為了避開來襲的小行星殘骸。
他看了看時間,三點五十五了。
剛看完時間,處在大西洋上空九千公裡高度的一顆衛星被一顆直徑兩米的小行星殘骸撞成了渣渣。
這顆衛星真夠倒黴的,明明在高軌道上,但還是被小行星殘骸擊中了。
他猜測,這顆衛星應該是沒了機動能力。
要知道,這些小行星殘骸的運動軌跡已經共享,按常理說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隨著第一波小行星殘骸離地球越來越近,高低軌道上的衛星,探測器基本上都避過了那些小行星殘骸。
現在是避過了,之後就要看有沒有更多的燃料和運氣了。
就在蘇哲感歎的時候,時間來到了五點。
成千上萬的小行星殘骸撞進美洲區域的大氣層。
無數的亮光墜向地麵。
蘇哲通過ss防禦係統從太空視角看到這一幕。
他知道,從太空看肯定沒有從地麵看來的震撼。
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刻鐘才結束。
看完這邊,他立馬將畫麵切換到第二波小行星殘骸。
這波小行星殘骸頭部跨過了同步軌道,快速的向地球飛來。
時間來到四點半。
同第一波小行星殘骸一樣,這些小行星殘骸超高速的衝進大氣層。
每一顆殘骸都燃燒著劃過。
……
美洲區域和歐洲區域的人民通過網絡,或者其他途徑知道了小行星殘骸來襲的時間,紛紛站在室外,不少人拿出專業的拍攝工具要記錄下這一刻,直播的人也不在少數。
在第一波小行星來襲之前,美洲大陸籠罩在黑夜之中。
黑夜中的人們一會兒看看手機上顯示的時間,一會兒抬頭望天。
黑暗中,天上的星星格外的顯眼。
突然,天空中一道亮光閃過。
接著,下墜的亮光越來越多,其亮光的密度超過了以前所有的流星雨。
一時間,美洲大陸上的人民激動的起來,紛紛讚揚流星雨的美麗和壯觀。
十幾秒過去,連綿不斷的轟鳴聲傳到了地麵,這聲音像是聲爆和打雷混合的聲音。
再有,很多亮光一直下墜,在很低的高度才會消失。
這一刻,很多人感到了恐懼。
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刻鐘。
結束後,美洲大陸的人民才從恐懼中醒悟,知道這些小行星殘骸沒有實質性威脅。
這一刻鐘,感到恐懼的不僅僅是那些美洲人民,還有那些看直播的世界人民。
第一波小行星殘骸來襲結束,世界人民將關注點轉移到了歐洲區域。
此時此刻,歐洲大陸蒙蒙亮了,在歐洲人民和世界人民“期待”中,小行星殘骸的撞擊開始了。
密集的下墜亮光和轟鳴聲,壓著歐洲人們喘不過氣來。
在太陽升出地平線後,下墜亮光和轟鳴聲才結束。
這時候,燕京時間是下午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