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塔木鎮的地鐵上,蘇哲、範曉明、宗蘭月、畢元奎、劉芬、包奇正、雲夢瑤、孫大虎八人圍坐在一起。
他們周圍也坐有不少老師、學生。
從老師、學生的談話中就能知道,很多老師、學生還是第一次來塔木戈壁。
孫大虎看了看周圍,小聲的說:“以後學校的老師、學生來塔木戈壁方便多了,我們學校完全可以把塔木戈壁做為我們的實訓基地、實踐基地、實驗基地。”
宗蘭月笑笑,說道:“我們校長一開始就是這麼想的。”
幾人笑著點頭。
包奇正笑著說道:“現在的塔木戈壁就不是實訓基地、實踐基地、實驗基地這麼簡單了,要不了兩年時間,塔木戈壁不僅會成為全球科學技術研發中心,還將會成為最為重要的太空門戶。”
聊著聊著,聊到了電動汽車。
這時候,孫大虎最為興奮。
按照孫大虎的說法,在有兩個月的時間,他們設計的電動汽車就能量產上市了。
最為重要的是,他們製造的電動汽車在市場上完全沒有對手。
還說要占領全球電動汽車一半的市場,要賺多少錢,讓多少人過上富裕的生活,給學校帶來多少利潤。
對於學校來說,孫大虎他們多賣出一輛電動汽車,學校就會多一份收入。
畢元奎看著孫大虎,笑著說:“你想占領全球一半電動汽車市場也不是沒有可能,我可聽說了,各國正在談判,要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大市場,想想看,全球範圍內的統一大市場一旦形成,像你這樣有技術、有人才、有資金的廠商,就是天大的機會。”
“這些我都知道!”孫大虎笑著,“相關的發展計劃我都想好了,等我們設計的電動汽車正式量產後,我們會迅速的擴張,在國內、在國外大量建造電動汽車製造工廠,像塔木戈壁一樣的高度自動化的電動汽車製造廠。”
現在的國際環境已經變了,變得更加的公平公正。
有了如此好的國際環境,也就不擔心在國外的資產安全了。
包奇正點頭,說道:“現在在國內國外建廠創業的環境差不多了,不過我更關心的是地球以外,也就是太陽係的開發。”
“開發太陽係隻是過程而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應該是讓全球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範曉明笑笑說,“我覺得孫同學做的很好,不僅讓大家能開上電動汽車,還能帶更多的人走上富裕的生活。”
畢元奎笑笑說:“最新的電動汽車製造廠是高度自動化的,需要的崗位沒那麼多。”
“有沒有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無所謂的,確定創造了價值就好,再將這些創造的價值合理的分配下去就行。”範曉明解釋說。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很快就描述出了一個理想話的世界。
工業、農業高度自動化,再加上有了無窮無儘的能源。
人們不用在為生存擔心了,人人……
地鐵來到了塔木鎮,一行人在塔木鎮臨時駐地吃過午飯。
其他人坐高鐵回學校了,包奇正同蘇哲和範曉明兩人坐高鐵前往霸都,參加明天在科大召開的腫瘤治療討論會。
包奇正參加腫瘤治療討論會隻是湊個熱鬨,主要的目的是前往申城,在申城微電子實現光子芯片的量產。
蘇哲、範曉明、包奇正三人所坐的商務車廂也就他們三人,他們談話的時候也就沒啥可顧及的了。
一路上,三人聊著光子芯片量產工藝的事。
說是三人討論,其實是蘇哲說,範曉明和包奇正兩人記錄。
整個過程整整持續了四個小時,到下午五點才結束。
包奇正收拾好他的筆記本電腦後,興奮的說:“有了這些,光子芯片的量產就能更快了。”
現在,他不得不服蘇哲的妖孽。
他還記得去年剛剛來到學校的時候,覺得他和蘇哲的距離並不大。
可結果,他承認,他和蘇哲之間有著巨大的距離。
“你們量產的過程中,有問題可以繼續找我。”蘇哲笑著說,“不過大功率光能有線傳輸技術和光轉換技術在計算機方麵的其他應用你們自己拓展了。”
“一定!一定!”包奇正笑著,“對了!我們學院和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聯合開發了一種遠程可控的人形機器人,你們研究中心有沒有興趣,有的話我們可以一起聯合開發。”
蘇哲笑笑,說:“具體說說。”
“對!你具體說說,如果可行的話,我們可以參與的。”範曉明點頭說。
包奇正笑著拿出了他的筆記本電腦,打開後找出了一個簡短的視頻。
視頻的背景是在太空。
人處在安全的空間站中控製著處在太空環境中的人形機器人作業。
畫麵一轉,眾多的人形機器人在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作業,在離小行星五十公裡的地方有一個太空城,太空城……
看完簡短的視頻,範曉明笑著問:“你認為這種方式將會是我們開發太陽係的主流?”
包奇正點點頭,回答道:“是的!我們人類不適合在太空環境下長時間生存,一線開發工作更加的不適合我們,像這種方式,我們遠程控製著機器人工作才是最好,最安全的選擇。”
範曉明笑笑,說道:“那我們為何不乾脆一些,發展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來控製機器人乾活,這樣一來我們人力都省了。”
包奇正想了想,笑著說:“這也是個方向,但短時間內搞出這樣的人工智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我們能在短時間內搞出更多人控製的機器人,開發太陽係已經迫在眉睫了,等人工智能已經來不及了。”
“我覺得,發展人工智能要慎重。”蘇哲提醒說,“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人工智能,沒科幻小說中說的那麼恐怖。”
包奇正點點頭,說道:“明白!”
範曉明笑笑說:“找我們合作,是不是你們遇到了什麼麻煩?”
九天研究中心也有著這方麵的研究。
要知道,九天研究中心有著三萬多名一線科研人員和十二萬後勤人員,且相關人員還在不斷的增加。
研究中心對這些人員安排的工作量是嚴格按照五天六小時來計算的,其他時間由個人分配。
這樣,很多一線科研人員和後勤人員一起研究他們感興趣的項目。
隻要是合情合法的項目,研究中心都會進行支持。
有這麼多的人參與,自然就有了千奇百怪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