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緊張、興奮,他們雖說也參加了月球永久性基地的建造,對其了如指掌,可他們是通過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參與的,他們本人這是第一次登月。
“蘇哲!你聽說了嗎?國外的什麼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克霄夫特獎等等一些大獎提名的都是國內科學工作者,你說奇不奇怪?”範曉明說。
“奇怪嗎?我覺得很正常,畢竟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中,國內的科學技術獲得了爆發式的發展,國內科學工作者能夠獲得提名那是實至名歸,是理所當然的。”蘇哲說道。
“恩!這些我都知道,但和科學技術沒啥相關性的也都提名了我們,比如說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文學獎,這就有些搞笑了。”範曉明說。
不說彆的,就拿諾貝爾獎來說。
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
就這五項諾貝爾獎,其中前三者都提名國內的科學工作者,這能說的過去,畢竟實力、成就擺在那裡。
就如物理學獎,提名的那些人中,蘇哲、範曉明、包奇正三人發現的重光子,其獲得的可能性最大。
生理學或醫學獎,毫無懸念,寧長生寧教授獲得的可能性最大,畢竟其解決了腫瘤治療的問題。
化學獎也是如此。
至於最後的文學獎及和平獎就有些搞笑了。
不僅提名的都是國內的人,且在提名的說明上那是大吹特吹。
如文學家獎,上百人被提名,可這些被提名的都是國內的作家。
和平獎也是如此,被提名的幾十人都是國內的人。
說實話,這就有些搞笑了。
“搞笑嗎?不是一貫如此嘛!”蘇哲說,“想想去年,在《自然》上發了特刊,想著能夠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很興奮,可現在想想,啥感覺都沒有了。”
那時候,大家都把能在《科學》、《自然》上發表論文和在國外拿大獎看的很重。
可不到一年時間,大家的感官和認識全都變了。
現在,沒誰覺得在國外發論文是一種榮譽了。
國內的科學工作者發論文的首選是國內的期刊,至於國外的期刊,國內的科學工作者基本上是不考慮的。
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發中文論文了。
再有就是,國內的研究項目和基礎研究普遍超過了國外。
簡單點說,國外和國內在科學技術上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代差。
再加上政策的原因,也就沒有誰願意在外刊上發表論文了。
國外大獎也是如此。
放以前,像什麼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等等大獎,那是國內科學工作者夢寐以求的。
可現在,國內的科學工作者多這些大獎沒啥感覺了。
就像諾貝爾獎。
放過去,隻要國內有人被提名,那國內的媒體那是爭相報道。
但現在,媒體也不報道了,關注的人也不多了。
就現在,國內媒體關注的是月球開發、登陸火星、國內有那些科學技術獲得了突破、啥時候能夠用上清潔、便宜的能源等等。
對於國外發生了什麼,國內很少人去關注這些。
“是的!是的!”範曉明說道,“現在國內誰還在乎國外的那些期刊和國外的那些大獎,按照網絡上說的,讓他們自己玩去吧!我們要忙著開發太陽係,沒時間理會他們。”
他說的一點的不誇張。
就他知道提名的事,還是因為收到了諾貝爾獎官方所發的郵件,不然他根本不會去關注這些。
真要說起來,國內之所以不在乎國外的期刊和獎項,也就這半年的事。
他還清楚的記得,去年蘇哲在《自然》發表論文後,可是引起了轟動。
那時候,國外的期刊和大獎在國內的科學工作者的心中還是高高在上的。
可是在發生兩顆小行星撞擊事件後,風向就開始變了。
那時,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ss防禦係統的存在。
這時候,所有人都知道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東方的雄獅站起來了,且是不可戰勝的了。
從那時候開始,國內和國外的人心態開始不自覺的發生了變化。
也就這時候,國外對國內的那些限製全部取消了,國內企業在國外開始大規模擴張了。
同時,國內的科學技術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
接著,登月成功了。
之後,國內政策變了。
將發展重心從國外移到了太空。
國內的人力物力開始向開發太陽係傾斜。
從兩顆小行星相撞事件開始到成功登月,國內從硬實力、軟實力全方位的超過了國外。
且超過了一大截。
想想看就能知道,國外那些國家的科學技術是停留在一年前,發個衛星還得靠化學火箭。
那像國內,有了飛米級鏡片、有了ss防禦係統、有了簡化版重光子航太發動機。
國外那些國家還在用化學火箭隔三差五的發射衛星,送幾名宇航員去空間站。
而國內,登月已經成功了,且在月球上建造永久性基地,還有那建成的總質量超過一百萬噸的蒼穹號空間站。
再加上建成的太空港、太陽能收集站等等。
國外拿什麼比!
國內國外一對比,誰還有心思關注國外發生了什麼。
“是沒人理會他們了。”蘇哲說,“國內現在最為關注的是月球開發和登陸火星,至於那些獎項,關注的人不會太多,有那時間,還不如參與到月球開發中來。”
要知道,國內現在提倡的是全民參與太陽係的開發。
按照相關計劃,目標是讓人手一台遊戲艙,從而能夠參與到太陽係的開發中來。
一開始,眾人會通過遊戲艙進入虛擬宇宙進行相關專業的培訓,在培訓結束且合格通過後才會加入到開發太陽係的隊伍中。
要知道,參與太陽係的開發其工資是非常高的。
按照規定,通過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工作六個小時為一天,其日薪最低標準為兩千。
至於對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的人員,要求非常的寬泛,是個人,通過虛擬宇宙相關專業培訓就行。
不說其他人了,就連他在老家的爸媽和爺爺都配上了遊戲艙。
就如他爺爺說的,坐在家就能遨遊太空,還能大把大把的掙錢。
誰不參加誰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