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築群異常的龐大。
蘇哲一行人最先看到的是三個超大的漏鬥。
那些運過來的鈾礦全部倒進了這三個超大的漏鬥。
經過周大史的介紹知道,這超大的漏鬥是破碎機的一部分。
這些鈾礦經過破碎機破碎後,鈾礦最大的也就拳頭大小。
接著這些鈾礦被傳送帶輸送到磨機中,將這些鈾礦磨成粉末狀。
然後會分離鈾礦中不同的物質,如鈾的化合物、鐵的化合物、矽的化合物等等。
被提煉出來鈾的化合物會被單獨儲存起來,之後會被製造成核電站的燃料棒。
像其他的化合物,會被繼續提煉,最後成為建造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所需的建築材料。
如鋼材、特製的水泥、玻璃等等。
那怕那些沒有用上的殘渣,也被練成了磚塊。
蘇哲幾人進入工廠一路參觀下來,最後停在了一堆剛出爐的鋼材前。
這些鋼材還一直冒著紅光。
徐正平看著眼前的一幕,感歎說:“我怎麼覺得這裡的工廠自動化程度比塔木戈壁上的那些工廠的自動化程度要高上不少。”
一圈看下了,他算是發現了。
這個工廠的自動化程度極其的高。
在他參觀的整個過程中,和他們一樣穿著裝甲型太空服的人員你看到幾個人,遠程控製的人形仿生機器人看到的也不多。
就算這些人,也都是在現場巡查,而不是參與實際的生產。
要知道,這個工廠何其龐大。
從鈾礦開始,也就是開采的原材料開始,經過一係列的步驟,最後有了半成品鈾原料、各種各樣的建築用鋼材、特製水泥等等。
按照章高明的說法,其實可以增加一些設備,將被提煉的鈾燃料直接製成核電站的燃料棒,不過考慮到安全和工廠目的,也就放棄了。
“校長!這工廠是我們在塔木戈壁上那些工廠的升級版,自動化程度是要高上不少,但還沒有做到百分之一百的自動化,很多關鍵的位置采用了人員遠程監控和操作。”蘇哲解釋說。
眼前的加工廠之所以能夠建成,多虧了塔木戈壁上那些工廠的技術積累。
要知道,塔木戈壁上的那些工廠可是覆蓋了整個工業體係。
也就是對塔木戈壁的相關工廠的技術整合,才出現了麵前的建築材料加工廠兼鈾礦提煉場。
“這樣啊!明白了。”徐正平說。
一行幾人在建築材料加工廠參觀後,除了周大史,蘇哲幾人向另一處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飛去。
月球背麵一共要建造十個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總的來說都差不多。
之所以要看,看的是那一處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附近的冰層。
在蘇哲幾人飛向下一處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的時候,月球正麵熱鬨的不行。
在上午的儀式結束後,下午眾人開始自由活動,
這些人包括穿著裝甲型太空服的人和那些遠程控製仿生機器人。
自由活動,說白了就是給大家放半天假。
這些人成群結隊的在月球正麵飛來飛去。
對於這些人,他們最為關心的是參觀月球正麵的那些探測器和登陸器。
這些人給這些探測器、登陸器拍照合影。
在這些人看來,不和這些探測器和登陸器合影,相當於去燕京沒有爬過長城一樣。
要是就簡單的參觀一下,合個影那也就算了。
可這些人將怕的照片、合影的照片統統發在了社交平台上。
導致的結果就是一眾吃瓜群眾羨慕的不行。
國內的網絡上有著很多人吵著喊著要去月球。
陵州理工大學、上嶺大學、科大,這三所高校的老師和學生都很淡定。
背著三所高校錄取的學生都很興奮,都準備在九月一號報道後,就開始申請前往月球。
而這三所高校的老師和高年級的學生,沒幾個人在暑假休息了。
絕大多數人都在為全麵開發月球和登陸火星做著準備。
至於其他高校的老師、學生,想在短時間內上月球,除了參加月球的全麵開發計劃,是很難實現的。
月球背麵。
蘇哲一行幾人來到了一處一大四小深坑的正上方。
這些一看就知道,這是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和四座核電站的建造用地。
同之前看到的一樣,眾多的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和工程機械正在忙碌的打著地基。
蘇哲一行幾人沒有過多的停留,而是飛向了八十公裡遠冰層的所在地。
“說來也很湊巧,我們在這選建造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的位置也是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這個坑直徑有十五公裡,深度為三百米,我們在深坑的底部僅僅挖了五十米就發現了冰層。”章高明說。
也不知道是不是運氣使然。
發現冰層的這處選址是十個ss防禦係統子係統基地選址最先開工的一個。
按計劃,基地的深度要挖到地下五百米。
可他們才挖了五十米,他們就發現了地底的冰層。
“這就是運氣。”範曉明說,“一共就十個選址,一個讓你們挖出了鈾礦,一個發現了冰層,如果不是你們運氣太好的話,那就是月球地下有著極為豐富的資源。”
在他看來,這樣的運氣太過逆天了。
要知道,月球的背麵麵積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