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招生方案的討論後,蘇哲要做的是出一套第一輪招生考試的試題。
至於他已經出好的那一套試卷,隻能用在第二輪招生考核上了。
按照要求,第一輪考試的試題隻有選擇題和填空題,且選擇題八十題,填空題二十題。
選擇這兩個體型,蘇哲是十分理解的。
這兩種題型方便在網絡上回答,以及方便批改。
隻要一交卷,很快就能知道考試的分數。
按照招生方案,會開發專門的app,參加本科實驗班招生的學生自願下載,自願參與考核。
考試結束三分鐘後就能知道有沒有參與第二輪考試的資格。
這樣一來,這些參加第一輪考試的學生就不用提前來學校了。
蘇哲思考了一會兒,結合高中畢業應該掌握的那些知識,開始出題。
在出題時,他要考慮到很多。
首先就是不能超綱。
他要保證出的題目是能用高中所學的知識能夠解答。
再有,他要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四門學科的知識儘量的融合到一起,且還要各學科知識點所占的分量差不多。
至於難度,不比他一開始出的那套試卷的難度低。
本科實驗班的招生同一般的升學考試不同。
就拿高考來說,要不要被錄取,看的不是對高中知識掌握的多少,看的是計劃的錄取的百分比。
要是錄取率是百分之一百,那就是考零分也能被錄取。
實驗班考試就不同,看的是對高中知識的掌握。
要是第一輪考試題目的難度低,那通過的人就多了,那參加第二輪考核的人就多了。
可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都要被淘汰掉。
明明知道,何必折騰人了。
在他看來,隻要通過第一輪考核,第二輪考核基本上就能過。
要是沒有通過,小概率是發揮的問題,大概率是人品問題。
對參加考核的學生來說,第一輪考核靠的是實力,第二輪考核考的是人品。
在蘇哲一邊想著一邊出題的時候,陵州理工大學已經把修改後的本科實驗班招生方案掛在了官網上,且發短信一一通知了今年被學校錄取的考生。
這些考生知道後,興奮的不行。
考試的時間是大後天的上午八點到十二點,四個小時的時間做八十道選擇題和二十道填空題。
且明確了考試的學科和範圍。
考生們仔細閱讀實驗班招生方案後,開始準備了。
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也就參與一下,他們很清楚試卷的難度以及進入實驗班的要求。
雖說很多學生知道自己不會被錄取,但他們依然認真的準備著。
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很多學生存在著另外的小心思。
要知道,各省的高考試卷不同,錄取的分數線也不同,不同省不同地區的學生成績也就沒有了可比性。
但這次本科實驗班招生考試給他們提供了舞台,他們要同台較量一下,看看誰強弱。
當然了,也有一下部分人高考發揮失常,想通過這一次的招生考核證明自己的實力。
想想看,本來高考能考七百多分的,由於身體狀況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沒有考好,隻考了六百七八十分。
這次招生考核就是證明自己的機會。
一旦通過兩輪考試,被本科實驗班錄取了,那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這些考生懷著不同目的準備時,陵州理工大學本科實驗班招生方案開始在網絡上發酵。
全國一共參加高考的學生是九百多萬人,本科和專科的錄取率加一起就是百分之一百。
今年由於情況特殊,國內所有大專本科院校都在擴招,隻要願意讀,至少有個大專院校讀。
就這,還有很多高校沒招到學生。
沒辦法,這都是缺人鬨的。
隨著網絡上的發酵,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慢慢的也都知道陵州理工大學本科實驗班招生的事了。
漸漸的,就有考生在網絡上抱怨,說要陵州理工大學一視同仁,要給所有參加高考考生一個機會。
好嘛!節奏一帶。
那些沒有發揮好的學生,那些高考內卷嚴重的省份,還有一些愛湊熱鬨的考生,以及那些吃瓜群眾們都行動了起來。
在網上相關平台發帖的,給相關部門打電話的。
比如國家教育部門,各省市教育部門,各大高校等等。
其呼籲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這一屆所有高考考生參加陵州理工大學本科實驗班的招生考試。
一些考生完全就是抱著湊熱鬨的想法,一些學生就是想通過這樣的統一考試看看誰強誰弱,極少一部分學生抱著萬一的心態。
被無數的電話轟炸後,相關教育部門和各大高校紛紛給陵州理工大學致電詢問。
在了解清楚情況後,相關教育部門和各大高校給出了同意的意見,希望陵州理工大學給所有考生一個機會。
作為相關教育部門,對陵州理工大學的本科實驗班的招生是沒有意見的。
至於讓所有考生參與招生考試,那就更沒有意見了。
而那些搞笑,也無所謂,反正他們招的學生都是陵州理工大學招剩下的。
如果真有學生通過了考核,他們也願意把學生送給陵州理工大學。
畢竟現在國內高校都排著隊要和陵州理工大學合作。
不同意也不是辦法,電話打個不停。
還不如把皮球踢給陵州理工大學。
就這樣,最後的決定權又到了陵州理工大學的手中。
沒得辦法,在經過陵州理工大學校委會討論後,在確定兩個方案後,將兩個方案發給了正在返回地球的蘇哲、範曉明和徐正平。
第一個方案是拒絕非本校考生的參與,其詳細寫了應對輿論的方法。
第二個方案是同意。
同樣,方案寫了具體的步驟和實施方法。
藍雀號飛碟中,蘇哲、範曉明、徐正平三人看完兩套方案。
徐正平直言說:“這些教育部門和高校也是不閒事大,竟然紛紛把皮球踢給了我們,讓其他考生全部都參加,有這個必要嗎?我覺得沒有必要。”
今年參加高考的九百多萬考生,最優秀的幾乎都選擇了陵州理工大學。
本科實驗班招的學生更加優秀些,其他考生完全沒有必要湊這個熱鬨。
那些高校的小心思他也知道。
“讓所有考生都參與,的確沒有這個必要。”蘇哲肯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