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號太空城是遊戲《比鄰星》的大背景,其是在太陽係中建造一個太空城,再利用這個太空城前往比鄰星。
在遊戲《比鄰星》中,蓬萊號太空城的能源來源就是可控核聚變。
現實中,蓬萊號太空城的設計和研製一直都在進行著。
就現在而言,蓬萊號太空城已經有了多個版本,且在工程方麵都進行了論證。
總體來說,這些版本的蓬萊號太空城的大小都差不多,直徑都超過了五十公裡。
其上有著完整的生態係統,有著完備的防禦係統,常駐人口為三萬人。
這些版本的蓬萊號太空城還在時刻迭代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材料的更新迭代,蓬萊號太空城設施和安全性也越來越完善。
要說有問題的地方,那也就太空城的生態和太空城能源的問題。
太空城的生態問題,有一號生態圈和二號生態圈的驗證,隨著時間的推移,收集的數據越來越多,打造太空城完善的生態問題不大。
其需要的這是時間。
至於能源問題,其依靠的還是可控核聚變。
要知道,太陽係和比鄰星的距離是四光年多一點,就現在的能源技術是不可行的。
按照現在的水平,從太陽係到達比鄰星怎麼的都要十年的時間,就這還是理想狀態下的。
十年的時間,依靠化石燃料或者核裂能來維持太空城的運轉是不現實的。
至於利用光柱工程,利用太陽的能量,這也不太現實。
最後,能夠依靠的也就剩下可控核聚變了,也就是聚變能。
就目前的情況,隻要可控核聚變技術成了,人類文明就能從後工業文明直接來到星際文明。
範曉明說著,大手一揮,三人麵前出現了多個蓬萊號太空城的全息圖。
左大軍看著麵前的這些,笑著說:“我知道這些蓬萊號太空城,設計方麵我也做了很多工作,再有,其配套的太空服和相關的機甲我們都有所涉及。”
對於蓬萊號太空城的設計,幾乎是全民參與。
就他和他的科研團隊,不僅參加了太空城的具體設計,還是太空服和機甲的主創團隊。
範曉明笑著點頭說:“現在的蓬萊號太空城隻要解決了生態和能源的問題,那蓬萊號太空城就能開建了,接著就是前往比鄰星。”
實際上,現在在建的很多太空城都有借鑒蓬萊號太空城的設計。
要知道,蓬萊號太空城的設計是最早的。
在遊戲《比鄰星》開始的時候,蓬萊號太空城就開始設計了。
一開始,大家還是抱著玩的心思。
可沒有想到發展的如此之快。
登月成功了,三門計劃完成了,光柱工程前期工程成功了,月球開始了大開發。
這一切來的太快。
這時候,大家對待蓬萊號太空城也就認真了起來。
到現在,太空中建造的那些太空城啥的很多太空設施都有借鑒蓬萊號太空城。
說是借鑒,其實也是在驗證這些設計的可行性。
左大軍笑著說:“是的,生態問題相對來說也就時間問題,能源才是核心,隻要有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蓬萊號太空城就能開建了。”
“這是實話。”蘇哲笑著,“能源的問題才是最為關鍵的,隻要有了可控核聚變技術,那我們就有能力探索深空了。”
說的時候,三人麵前的環形裝置和多個版本的蓬萊號太空城都消失不見了,隻剩下機甲和機甲的結構分解圖。
範曉明笑笑,說道:“機甲能源的問題等質子核聚變裝置小型化成功後也就解決了,剩下來的就是機甲的維生係統了。”
左大軍朝著麵前一揮手,三人麵前就出現了機甲維生係統的解決方案。
“現在的維生係統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能夠維持使用者四十八小時,這裡主要涉及到的不是氧氣的消耗,主要還是個人的能量攝取。”
“在能量充足的情況下,維生係統也就能夠維持四十八個小時,按照我們的要求,想要設計的是讓人體處在休眠狀態,大腦處在活躍的情況下,我們最低的要求是七天。”
“實現這個目的也有著幾個研究方向,隻不過這個維生係統還要考慮到承受的加速度。”
……
聽完左大軍的解釋,蘇哲和範曉明兩人也都明白了。
範曉明笑著說:“這套維生係統有著很大的難度啊!其實不止是機甲,那些載人的飛碟、太空城等這些都需要這樣的維生係統,這樣一來,這些載人的飛碟、太空城啥的就能有更強的機動性,同樣的,使用腦機的人同樣需要這樣的維生係統。”
七天的維生時間,再加上抗大加速度。
這有著很大的難度。
同樣的,使用這樣的維生係統就能一直使用腦機。
左大軍點頭說:“我也知道有難度,但我覺得還是可行的。”
蘇哲點點頭,笑著說:“方向是沒有錯的,理論上也是可以做到的,我們慢慢來,堅持下去遲早都會實現的。”
他明白左大軍的意思。
九天研究中心有著一個萬人研究人體機理的科研團隊,想要搞出這樣的維生係統,少不了要知道人體運轉的機理。
範曉明笑了笑說:“最好是搞出那種冬眠技術,還是那種大腦能夠保持活躍的那種冬眠技術。”
他是非常看好這項技術的,需要的不隻是機甲,還有很多的應用場景。
左大軍笑著連忙點頭,“是的!是的!要的就是這樣的技術,有了這樣的技術,我們就能夠長時間的駕駛機甲。”
範曉明看了看時間說:“大軍,你放心,我讓科研團隊優先針對這方麵的研究,不管怎麼說,我們需要這樣的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