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後,幾人身後的門關閉了。
幾人進入的是一個長長的通道,幾人在通道中走動的過程中,時而有風時而有霧氣,時不時的還有光束掃過,還通過了三道門,最後才來到小麥種植區。
左大軍看了看背後關上的門,調侃說:“就這消毒殺菌的過程,要是真人通過還不直接嗝屁了。”
這是他第三次經過這樣的消毒殺菌了,還是忍不住吐槽。
這樣的通道,人在沒有器具的情況下鐵定完蛋。
“真人誰往這裡跑,就算有真人來,那絕對是全副武裝的。”範曉明笑著,“再說了,沒有這樣的消毒殺菌還真就不行了,不同的種植區的生態是不同的,要是我們從水稻種植區帶來了什麼真菌病毒的,搞不好這小麥種植區的小麥就全完蛋了。”
“不是吧!有這麼嚴重。”左大軍有些不信,“這的生態不會這麼脆弱吧!”
幾人飛在半空中看著下麵成片成片的小麥苗。
這裡不同意水稻種植區,這裡是白天,還是那種烈日當空的那種,幾人看的那叫一個清楚。
“脆弱,異常的脆弱。”蘇哲解釋說,“相對於地球的生態,這裡的生態那是異常的脆弱,雖說這些小麥、稻子農作物本身是有抗性的,但不妨礙不好的真菌和病毒破壞這小生態的平衡。”
每一個種植區都是一個小的平衡的生態,這個生態的最高服務者是這個種植區的農作物。
比如說小麥種植區的生態就是為小麥服務的。
這個生態是通過精細的研究所搭建起來的,不管是真菌還是病毒,亦或者是其他一些生物啥的,其已經達成了一個平衡。
要是這個生態中進入了其他的生物,很大可能打破這個為農作物服務的生態。
蘇哲解釋完,又讓解說員幫著給左大軍繼續解釋。
這個過程中,幾人來到了地麵,查看了小麥的長勢。
不得不說,在這種生態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小麥那叫一個旺盛。
此時的麥苗已經抽出了麥穗,這些麥穗就像粘貼複製的一樣,準確的說是每一顆小麥都像粘貼複製的一樣。
蘇哲幾人在觀察的時候,左大軍跑了過來,笑著說:“明白了,我都明白了,看來我以後要惡補一下這方麵的知識,不然就是睜眼瞎,啥都不知道。”
幾人笑笑,這裡除了郝義,其他人對於這些了解的也不多,過來參觀也就看個新鮮,具體的細節也是不知道的。
範曉明調侃說:“大軍,你這是要研究生物研究農業了,這可不比機甲、太空服的,這些更加的複雜,想要完全學通,數學、物理、化學一樣都不能差,不然也就學個半吊子。”
“那個……我那有這樣的心思,我最多也就了解一下應用方麵的常識,至少以後不會鬨出笑話,說啥啥也不知道,像我這樣不知道的還喜歡問,還是了解一些常識的好。”左大軍說著抬頭看天,“我說這模擬的也太真實了,這陽光曬死個人了,照在身上都燙人,這模擬的估計是午時的陽光。”
“被你說中了。”範曉明說著大手一揮,幾人麵前出現了小麥種植區的相關數據。
看數據就能知道,此時模擬的正是午時的陽光。
左大軍笑著,“還真是,這模擬的還真像那麼一回事。”
範曉明提醒說:“這可不是隻是像,這陽光中的波段是小麥最喜歡的,能夠最大程度促進小麥的生長。”
左大軍點頭,“明白,這裡是小麥種植區,小麥是這裡的主角。”
參觀完小麥種植區,幾人在解說員的帶領下經過一個通道來到玉米種植區。
來到這,幾人驚訝的發現這些玉米很多已經成熟,且有著很多在土豆種植區看到的那種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背著一個背籃穿梭在玉米田中挑選成熟的玉米。
幾人轉了一圈發現,這些機器人將采摘的玉米集中到了一處。
聽了解說員的解說才知道,這些成熟的玉米將會被打包送到太空牧場,或者在太空農場的中心工廠加工成各類農副產品,供給太空牧場、太空漁場、一號生態圈。
蘇哲幾人降落到玉米田中,解說員直接控製了一個正采摘的機器人。
沒有一會兒功夫,蘇哲五人人手一個玉米棒子。
左大軍看著手中已經扒了皮的玉米棒子,笑著說:“這還是那種糯玉米,這長的好啊,長的就像畫的一樣,看著這些玉米粒我都想咬上一口,可惜的是不是本人在這……我說,對了,人形仿生機器人也是有味覺的。”
說完,左大軍一口咬了下去。
解說員要阻止的時候已經遲了。
範曉明連忙提醒,“大軍,你嘗嘗可以,不要瞎吐。”
這時候,解說員開始說明了原因。
在解說員控製著機器人說的過程中,又有一個機器人帶著大的盒子飛了過來。
左大軍將嚼碎的玉米粒全部吐在了盒子中。
左大軍尷尬的笑笑說:“好吃,這玉米比我吃過最好吃的玉米都要好吃。”
說著,左大軍又啃著手中的玉米棒子。
吃了吐,吐了吃。
沒一會兒功夫,一根玉米棒子就被左大軍啃完了。
左大軍還想再啃一根的時候,被範曉明阻止。
“大軍,差不多了,你要是想啃玉米可以去虛擬宇宙,就不要在這坑人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