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最早提出蓬萊號太空城的時候還是做《比鄰星》遊戲的時候。
比鄰星遊戲的背景就是蓬萊號天空城從太陽係出發前往比鄰星,最後開發比鄰星的故事。
這是遊戲《比鄰星》的大背景。
再說,從《木衛二》和《比鄰星》開始,到之後的虛擬世界,再到現在的虛擬宇宙,一直就是《木衛二》和《比鄰星》這兩款遊戲。
之前一直沒有增加,隻有最近在製作的一個仙俠遊戲,隻不過這個遊戲還沒有上線。
就因為如此,蓬萊號太空城深入人心。
玩遊戲的人很多人都想在現實中實現蓬萊號太空城。
如此,參與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時間中,蓬萊號太空城有著多個版本,且這些版本都在不斷的迭代。
有什麼新技術,或者是新的技術,都會用在蓬萊號太空城中。
就現在而言,許多人都在等待著質子核聚變裝置的成功,一旦成功,蓬萊號就可以開建,就能前往比鄰星了。
最為關鍵的是,支持蓬萊號的人賊多。
按照計劃好的,蓬萊號天空城的載客量是十萬人,可實際報名的人數是五千萬。
就這還是提高了報名的門檻。
要是不提高門檻,那報名的人隻會更多。
這不,很多人就在網絡上討論著什麼時候乘坐蓬萊號前往比鄰星了。
相對的,還有一部分人在網絡上帶節奏。
這些人都是清大的。
至於目的,那就是招募人進駐第二地球。
相對於蓬萊號太空城的影響力,第二地球的影響力那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這不,清大額一幫人趁著這個機會在網絡上大力宣傳起第二地球。
說第二地球這好那好。
目的就是為了拉人。
不同於蓬萊號太空城隻要十萬人,第二地球需要的人數是一千萬。
可以這麼說,這一千萬人是第二地球的基礎。
還彆說。
許多想乘坐蓬萊號前往比鄰星的人被清大宣傳的第二地球吸引了。
按照清大的說法,在第二地球生活和在地球生活是沒有太大的區彆的。
該怎樣就怎樣。
要說不同,那就是地球在規定的軌道上飛行了,而第二地球不一樣,其是在宇宙空間中隨意飛行的。
其他特區也有前往比鄰星的項目,見清大如此宣傳,其他特區也不示弱,紛紛開始宣傳了起來。
簡單說就是拉人。
說真的,一共才十幾億人,真正願意長時間地球,離開太陽係的人能有兩三億那就有很多很多了。
就這還是多估計的。
這些特區也清楚,要是質子核聚變裝置成了,需要離開太陽係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畢竟太陽係周邊的那些恒星係都在等著開發的。
至於讓大家等等,還真就沒誰願意的。
這樣一來,網絡上那是越來越熱鬨,參加討論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大家一起討論著質子核聚變裝置帶來的變化,還討論著通過那一家前往比鄰星。
這是關於質子核聚變裝置的。
關於蘇哲發現超光速粒子的,在網絡上傳的那也是越來越玄乎。
對於蘇哲發現超光速粒子的消息是當時在碼頭上的那些人傳出的。
這些人中,有的是相當專業的,有的就不那麼專業了。
有些人說的很明白,有的人說的不清不楚的。
這不。
多路消息隨著不斷的傳播,慢慢的也就變得玄乎了。
傳著傳著,就有人說蘇哲搞出了超光速飛行技術,還有說蘇哲搞出了瞬時通訊技術。
就這,網絡直接就爆了,話題很快就蓋過了質子核聚變裝置要點火驗證的消息。
不管是超光速飛行技術還是瞬時通訊技術,那都是顛覆性的,對於人類來說,都是能夠改變人類命運,改變宇宙曆史走向的技術。
對於超光速飛行技術而言。
從那些科幻作品中就能知道,超光速飛行技術的重要性。
光速限製是極為恐怖的,如果真的不是實現超光速飛行,那人類會被光速限製的死死的。
不管是人類,還是其他的文明,不管其科學技術有多麼的強大,隻要沒有突破光速的限製,那這個文明對於宇宙來說,其影響不會太大。
再怎麼影響,影響的範圍也是極其有限的。
就好比人類來說。
一個太陽係的大小就是一光年了。
不說飛行了,傳遞個消息,從太陽係的一端到另一端就要一年的時間。
如此,怎麼發展,怎麼交流,怎麼團結在一起。
分開勢必會徹底的分開。
不分開資源和能源又不夠。
總之一句話,被光速限製,一個文明的發展上限就在那裡,再怎麼發展,對整個宇宙的影響力那是極低極低的。
相對的,突破了光速那就完全不同了。
那這個文明的上限就看飛行速度的上限了。
可以這麼說,飛的越快,那實際控製的空間就越大,上限自然也就高了,其影響力自然也就高了。
這是超光速飛行技術。
再就是瞬時通訊技術。
這技術要是實現了那就逆天了。
想想就能知道,這樣的技術那是沒有延遲的,也就是沒有空間的限製。
也可以說其信號可以覆蓋整個宇宙。
那不得了。
甚至比超光速飛行技術還要逆天。
有了瞬時通訊技術,那就意味著可以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在整個宇宙活動了。
這種情況下,宇宙會是一副怎樣的場景。
可以這麼說,人類隻要憑借著瞬時通訊技術就能控製整個宇宙,讓宇宙成為人類的囊中之物。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不,網絡上越來越熱鬨了。
大家圍繞著超光速飛行技術和瞬時通訊技術開始暢享未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