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在時間來到夜裡十一點的時候,不管是質子核聚變裝置的控製中心還是直播間的那超過十億的觀看者。
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因為大家都知道,質子核聚變裝置的點火驗證成功了,人類實現了能源自由,人類文明進入到了星際時代。
要知道,這可是見證人類曆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
自此,人類擺脫了對太陽係,或者說是對恒星係的依靠。
眾人那是非常的興奮。
司文博站起來還護著。“好!太好了!我就知道質子核聚變裝置會成功,這下我們的第二地球就能開始建造了,我們人類就能前往比鄰星了,我們人類文明正式的進入了星際時代,我們人類勝利了!”
左大軍同樣興奮的喊著,“穩了!現在徹底的穩了,說真的,一開始我還擔心的,現在好了,質子核聚變裝置就這麼簡簡單單的成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人類的文明要快速的,不,是要爆發式的發展了,我們人類實現了能源自由,我們的人類自由了。”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質子核聚變裝置就這麼成功了,這是大好事,看來我們人類的運氣還是非常好的,上天在眷顧著我們人類。”範曉明滿臉的笑容。
徐正平則是滿臉的欣慰,看著大屏幕上顯示的數據,“非常好!連輸八個小時的運行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就證明了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可靠性,下一步就是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全麵鋪開了,看來接下來的時間有的忙了。”
可以想到。
在質子核聚變裝置成功後,接下來的就是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全麵鋪開了,要知道,這個過程是很快的。
說起來,在質子核聚變裝置還沒有還沒有成功之前,相關的計劃已經製定好了,且做了一定的裝備。
就好比太陽係的能源分布。
就現在而言,人類所使用的能源絕大多數直接依靠的太陽能,也就是光柱工程直接收集的太陽能。
至於過去的什麼化石原料所提供的能源,在光柱工程全麵普及後就沒有在使用了,那些化石原料不再是用來提供能源了,而是作為了工業的原始原料。
作為資源,而不是能源。
現在質子核聚變裝置成功了,那光柱工程的太陽能收集站也不會再增加了,隻會保持現在的規模。
要知道,通過差不多半年時間的建造,光柱工程的太陽能收集站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其所收集的太陽能足夠地球、月球的使用,已經部分火星的使用。
按照原來的計劃,登陸火星沒有這麼塊的,要等到光柱工程能夠覆蓋到火星的時候才回去登陸火星,開發火星的。
奈何搞出了冷核聚變裝置,格局一下都被打破了,現在有了質子核聚變裝置,那更不用考慮光柱工程的覆蓋了。
按照製定好的計劃,光柱工程的規模不再擴大,保持現狀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太陽能收集站不再增加了。
不僅不增加了,而且現在有的太陽能收集站慢慢的退出,使其處在待機狀態。
退出是為了恢複太陽係的生態,待機狀態是為了以防萬一,以後還能用的上。
彆看著光柱工程的那些太陽能收集站可以收集太陽能就能隨便的使用了。
說起來,數量不多還好,一旦數量多了,那就會打破太陽係的平衡。
現在有了質子核聚變裝置,將會在太陽係中全麵的布局。
大量建造質子核聚變裝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除了太陽係的能源布局需要建造大量的質子核聚變裝置,再就是那些探索太陽係外宇宙空間的裝置需要大量的質子核聚變裝置。
比如說第二地球、蓬萊號太空城等等。
要知道,九大特區,每一個特區都有探索比鄰星的計劃,再加上探索太陽係周邊的其他恒星係,還有其他的一些探索項目。
需要的質子核聚變裝置會有很多。
當了,製造質子核聚變裝置主要依靠的那就是正在建造的火星工業區。
其承擔了太陽係和太陽係外的探索可開發的主要任務。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那些智能化自動化工廠要忙上一段時間了。
可以說,還不隻是忙著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布局,其實其他的裝備和設備都要進行大的更新換代了。
沒辦法,新技術新設備出來了,該換代的都應該換代了。
就比如中微子探測裝備和中微子通訊設備的出現。
ss防禦係統、人形仿生機器人、第四代飛行汽車啥的。
再加上有大量需求的家庭機器人等等。
反正那些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要滿負荷生產了。
除了這些,還要提供火星開發的物資。
當然了,等到幾個月後,火星的工業區完成,那生產力就能獲得全麵的提高。
那些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忙,少部分人會忙,但更多的人一樣可以過著舒服的生活。
就算忙,那也是站後二線,因為衝在最前線的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
是的,通過這麼長時間的積累。
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可以完全代替人類衝在一線完成必要的生產。
特彆是在中微子探測設備和中微子通訊設備出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