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周日的時候,餘知遠將寫好標題為《震驚!這些人竟對群眾做出如此之事》,《震驚,大把的錢他們這樣就得到了》,兩篇以後玩爛了的震驚體標題文稿,以萌新的筆名寄到十多年後停刊的茶花雜誌社。
投雜誌是因為受眾麵最廣,這時代的人特愛看書、看雜誌報刊學習,買雜誌的人非常的多,相應的紙質雜誌刊物種類也很多,發行量和銷量都很大。
後世羨慕異常的幾十萬銷量在這時代隻能算中小的月銷量,月售兩百萬到五百萬的都好多,真的是雜誌刊物的黃金時代。
茶花雜誌就是月發售量多達兩三百萬的刊物,餘知遠己經了解過,知道它售量大受眾麵廣,還知道這家雜誌社收稿類彆也雜,所發文章大家也喜歡看,是家大的文社辦的。
走出郵電所的餘知遠對重溫這時代街景的心情頓起,剛好3路公交車又從不遠處慢慢駛來,長長的鉸鏈公交車準備停靠旁邊不遠的站台,餘知遠馬上趨步上車。
現在星期日,也不是早晚班高峰時段,等車和坐車的人不太多,上了公交車的餘知遠甚至剛上車就得了個靠窗的座位坐。
公交開動沒一會,中年女售票員站在餘知遠邊問“那個站下?”
“八一廣場下”餘知遠回答。
他知道這車終點站火車站,途徑廣場,準備在廣場走走。
“六分錢”
售票員說完等著眼前這個一看就像學生,氣質卻顯得比年齡更成熟,容貌也英俊的餘知遠付錢。
付給女售票員一角,對方找回四分和車票後轉身向下個剛才上車的人收車費。
將車票和錢收好,餘知遠開始觀賞車窗外的街景。
這時候的洪城雖為省會城市,但街景大概比後世的一些縣城都不如,由此也可以看出城市麵貌的劇烈變遷。
街邊店鋪已隨改革快速增加,但依然顯得稀少,有門讓進的一般是工廠或機關單位及居民院,供銷社隻看到兩個,大的百貨大樓要到廣場才能看到。
街路兩邊的房子也儘是三四層蓋瓦的老舊房屋,裡麵住人或是工廠的車間,想要看到超二十層的高樓大廈得要到九十年代初了。
給街景帶來美感的是馬路邊那些步行的男女老少、前麵騎自行車,後座架坐著老婆、孩子、老人、或捆綁著物品,以及什麼都不帶,隻騎自行車玩的少年、青年男女,還有在街邊跑動和遊逛的兒童人群。
這時大家的穿著已經不像早些年那樣灰黑藍主體,顯得單調嚴肅,開始變得五顏六色各有風情,充滿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氣息,讓街景滿滿的年代感。
剛過s府大院,“廣場要到了,要下的準備下車,到時關門就不管了啊”女售票員的聲音響起。
這聲音雖說是提醒和報站點,但就是那麼透著股態度惡劣和蠻橫。
到站下車後,餘知遠步行到紀念碑前,繞著大理石雕畫看一圈,再在正位對著蒼勁字體凝視,然後深深的鞠躬。
感謝革命先烈他們為國家和民族、人民所做的偉大貢獻和功勞,為了讓我們後輩有尊嚴的生活著,這些偉大的英雄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後繼的犧牲著,戰鬥著,奮鬥著創建起現在強大,後世更加強大的中國。
餘知遠發自內心的感激、感恩、崇敬之情,千言萬語都在這深深的鞠躬中。
從紀念碑走到對麵一百多米遠的觀禮台下,本想拾階而上到最高處瞰看整個廣場,因為上麵禮堂在開某個會議被負責的警衛製止了。
不能上去,餘知遠轉道向馬路對麵的新華書店而去。
書店旁邊的百貨大樓進出人流如織,餘知遠不想進去人擠人,這時候的商品還是貨少人多,買東幾乎都要票。
不要票的商品好像除了寄信的郵票和他不抽的煙,一下子餘知遠都想不起來還有那些東西不要票就能直接買的。
而自己身上除學校食堂的飯票,就是剛在郵電所買的郵票了,飯票和郵票是沒用的啦,再說身上也就十多塊錢,對於隻看不買餘知遠現在沒興趣。
在新華書店裡的餘知遠發現書架各處也是人擠人的在那蹭書看或選購書。
從各個書架上挑書看書,最後找到教繪畫類的書籍架,餘知遠認真的翻看起來。
翻看許久後挑了本隻要一塊六毛錢,教繪畫知識比較全麵的資料書購買。
付錢後又到文具櫃台買了些白紙和繪畫顏料,準備到時繪製汽車設計圖用,同時重新把手工製圖的熟練度給練回來。
這些天來,對於操作了二十多年的cad電腦製圖,現在重回手工製畫的餘知遠一下還不大適應了,畫的幾幅設計圖比業餘的還不如,水準大失。
餘知遠發現這樣可不行,還有十多天就要畢業業考核了,原來的自己就是因為畫的部件圖紙工整,專業無錯,後來被分到這時紅火的江拖廠工作。
現在雖然不在乎分配到什麼單位工作,但這不是沒有水準的借口,餘知遠決定必須練回來,因為這幾年有大用。
出新華書店已是傍晚時分,餘知遠本想接著坐車看街景,但看著公交站那擠滿了等車的人。
再看看手裡拿著的畫筆和顏料,以及這時代公交車上不少的扒手,餘知遠想想還是算了,邁開步子決定走回學校,邊走邊看,比坐車看街景還好,七八裡路也不遠,還能鍛煉身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