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李老師問餘知遠是否已經到他分配的工作單位報道。
得知餘知遠說還沒有去報道後建議餘知遠先不要報道,留檔在學校做自費留學生,由學校幫他辦理各樣的出國手續。
老師的建議與自己的計劃起衝突,考慮後的餘知遠還是謝絕了學校和老師的建議,表示還是打算先回家鄉再說,萬一對方沒有發出邀請函來也不至於被動。
“你這樣決定也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要認真好好工作。”
李老師對餘知遠的說法和決定表示理解,讓他如果到時有什麼需要學校和他幫忙的話,可以隨時聯係他。
告彆老師的餘知遠當天便搭上火車,輾轉坐車回到了家裡。
因為去學校前已經跟家裡說過恐怕要在學校多待一段時間,剛到家後,父親告訴一去近一個月才回來的餘知遠:蔬菜大棚最需要的那種聚乙烯(pe)薄膜已經買回來了,沒有餘知遠擔心的那麼難買,這種大尺寸加厚的薄膜國家已經生產有近十年,隻是因為南方地區幾乎不用,所以看不到。
這次因為需要,餘永發到縣農資公司詢問後,由市裡的農資公司代為訂購到了,魯省那邊生產的。
在餘知遠去學校沒幾天,統一由餘永發給市裡的農資公司交了購買的錢,三天前縣農資供銷社把薄膜送了來,大家已經各自分好拿回了家。
另外還有一個消息就是餘永發通過關係,給這次要搞蔬菜大棚的每戶買到了這時候最緊俏的尿素化肥,數量不多,一個棚50斤。
“太好了,我一直都擔心薄膜買不到,還有尿素這種氮肥,那更好了。”餘知遠高興的說。
餘父問“上次你姑夫幫忙聯係在林場買到的木料已經用完,做好的家具也都賣了,現在家俱生意確定要停嗎?”
“停了吧,我等下和二哥把路邊的那個廣告牌拔回來,以後我們要做家俱賣再立回去,這下半年我們用心搞蔬菜大棚,種反季蔬菜。”餘知遠回答。
“你這一去這麼久,是什麼事啊?這段時間還要不要去學校?”餘父又問。
“不去了,這次去主要是處理我投稿的一些事和外國人打交道的一些問題。”
聽到兒子這麼簡單的回答,知道餘知遠不想細說,餘父也就沒有再問。
對餘知遠叮囑道“你報道的事一直都沒有去處理,你這幾天趕緊去把這個事情處理好去吧。”
餘知遠告訴父親,他決定再推遲下時間再處理這事情,自己學校的事情算是處理好了,但打算過兩三天還要南下粵省一趟,回來後再處理報到的事情。
餘父看著眼前自己的小兒子,越來越感覺這個兒子變化巨大和看不懂了,嚴肅的說“你自己決定著辦,一定要注意分寸。”
“嗯嗯,你放心。”餘知遠對父親回應到。
“進去吧,到公爺房裡去一下,你姑父和姑姑今天來了,現在在他房裡。”
餘父對餘知遠說完後拿著鐮刀準備下田乾活,早稻已經在大量開割,等早稻都割完後,種完二季稻就會將主要精力用來搞蔬菜大棚的事情上。
“公爺,嬤嬤,姑父姑姑”在爺爺的房間裡,餘知遠跟坐在房間的幾個長輩打著招呼。
姑姑餘慧茵在父親他們兄妹幾人中排行最小,早些年嫁給隔壁鎮做司機的姑父李成。
兩人生育有表妹李小玲,表弟李元建和李元東兩兒一女。
三個表弟表妹都比餘知遠小好多,現在最大的表弟李元慶也才十三四歲,上初中,長身體的年紀。
兩個表弟後來大的開貨車跑運輸,小的做小包工頭,表妹嫁給了一個做生意的,雖然都沒有大富大貴,但也都生活富足。
回娘家的姑姑看到自己這個侄兒今天也正好到家很是高興,對著餘知遠說“上次送木頭的時候我也來了,你剛好去你們學校,現在事情辦好了吧?”
“辦好了,元慶元東小玲來了嗎?”餘知遠問到。
“沒有帶來,上次帶來了,現在放暑假三個人一天到晚在野外到處瘋野。”
餘知遠問三個表弟表妹學習怎麼樣,餘慧茵和李成說三個人學習一般,但人還都算比較聰明,就是學習不認真,玩心很重。
現在農村孩子的學習狀態普遍這樣,餘知遠建議姑姑姑父他倆督促抓牢三人的學習,再買一些學習資料讓他們刷題鞏固知識,也不知道三人到時候會不會感謝自己,嗬嗬。
姑父姑姑他們兩人今天來是為了毛竹的事情,建棚需要毛竹,姑父李成他們那裡毛竹比較多,這次搞蔬菜大棚的大家商量到他那裡買。
這事早上已經處理好,錢也給了姑父李成,到時候由他四兄弟上山砍足數給送來。
對於餘知遠詢問他們要不要也搞蔬菜大棚,李成說他要天天開車。
姑姑又要帶三個表弟表妹和輪流照顧生病的婆婆,再加上他們那裡平地很少,沒有蓋大棚的田。
現在種著高粱和玉米,不可能把現在的玉米和高粱拔了來搞,就算要搞蔬菜大棚,也隻能明年整地再搞了。
對於李成的想法和打算餘知遠能理解,和兩人及爺爺奶奶他們聊天到晚飯做好,在餘知遠家裡吃過晚飯的李成,餘慧茵兩人便坐上李成同事順路接他們的汽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