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帝都一行,行醫資格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但通過文在山的開導,讓陳陽原本死寂的心活了過來。
大道五十,其衍四十九。
中醫終究還是有機會的。
問題是,你得去爭取,你得去做。
你自己都不去爭取?
彆人為何要幫你?
陳陽忽然覺得自己的擔子有些重了。
一個藥材販子,這輩子最大的理想也就是能讓中藥走出國門而已。
但現在,他要醫藥一起擔了。
要想發展中醫,首先必須要有自己的中醫培養渠道。
藥王院雖然雲集了很多中醫人才,但它隻是一個學術機構,不是教育機構。
第一步,必須先把藥王院變成一個教育機構。
目前隻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是跟當地的高校合作開展中醫教育,借助高校的資質培養中醫。
第二個是創建自己的大學,培養自己的中醫。
第一個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必須選擇專業的高校,那些高校未必瞧得上海王,還要受製於人。
陳陽覺得不是太理想。
接下來也隻有自主辦學了。
好在這個時期,民辦大中專院校都很多,海王有錢有人,倒是沒有壓力。
就這麼辦了!
陳陽有了決斷。
回到譙城,陳陽第一時間去了藥王院,找到了陸一鳴夫婦。
聽到了陳陽在帝都的遭遇後,夫婦二人也有些心酸。
但聽說他要辦學,夫妻二人自然是舉雙手讚同。
說乾就乾!
陸一鳴夫婦在學術界關係廣,馬上谘詢朋友,看看辦一所高校需要什麼條件。
不過傳回來的消息讓陳陽很是擔心。
辦一所高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有辦學資質。
藥王院雖然也有學生,不過那是學術機構,不是教育機構。
而且資質這玩意現在不太好搞,必須得循序漸進,從小做起。
所以陸一鳴的建議是直接收購一個民辦高校,然後直接拿人家的資質辦學,或者收購一個中等院校,然後升格為民辦大專院校。
收購一個?
聽到這個建議,陳陽頓時來了興趣。
能用錢買到的事情對他來說都不是事。
隻是……
皖省似乎也沒有合適的院校。
就算是有,人家也未必賣?
畢竟這些年搞教育還是比較賺錢的。
收購一個中專,然後升格為大專?
這個倒是還成。
因為這年頭所有的中專都有些淒慘,買下來相當是給當地解決困難了。
陳陽忽然想到了自己之前上的那個中專——譙城第二中醫藥中專院校,簡稱二專。
想當初這二專也是很牛逼的存在。
背靠譙城藥都,培養不少基層的中醫藥人才。
隻是後來大學擴招,中專院校的學曆很快貶值了,等陳陽畢業的時候,早就成為了學習不好的孩子混學曆的地方。
現在……
誰還去上中專?
二專沒了生源,似乎也很淒慘,早就有破產的傳聞。
這個時候去收購,或許也是個機會。
想明白了這裡,陳陽馬上有了主意。
“陸教授,我先去辦點事,或許咱們真能收購個院校。”
……
譙城第二中醫藥職業中專就座落在陽縣,當年也是一所牛逼的院校。
九十年代前,中專都是相當牛逼的存在。
因為中專出來就是鐵飯碗,當地給你安排工作,讓你吃公家飯。
以前的初中,好學生是上中專的,考不上中專的才去高中。
隻是現在……有些淒涼啊!
雖然在陽縣,但這個院校歸屬譙城。
所以陳陽就帶著陸一鳴來到了譙城教育局。
“陳總,稀客啊”
教育局長熱情的招待了二人。
作為海王的老總,市政的明星工程,陳陽在譙城還是很有名氣的。
不僅如此,海王對當地的刮地皮也貢獻很大。
所以政府上下對這個年輕人還是很友好的。
“廖局長,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次來是有重要的事情跟您商量的……”
陳陽很快把來意說了。
聽到陳陽要辦學,廖局長自然很感興趣,以海王的實力辦學肯定是沒問題的。
當地多一所高校,對他們也是好事。
但聽到陳陽要收購二專,廖局長格外的興奮。
二專現在沒落了,也收不上學生了,每年都靠財政支撐著,雖然死不了,但也撐不了太久。
這兩年,市裡正為這事頭疼呢?
二專畢竟是國有資產,就算收不到學生,也不能解散了。
還有那些教職工,都是正式的,怎麼安排?
你讓他們下崗?
人家肯定不樂意。
“陳總想要辦學的舉措是好事,海王這些年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作為教育部門,我們自然是大力支持的。隻是這收購的事情……你也知道,二專怎麼說也是國有資產,賣給私人,政策上是不允許的……再說了,這是得請示上級。”
廖局長也不敢打包票。
不行啊?
陳陽愣了一下,他之前還是滿懷信心來的。
“不是不行,是得商量商量?不過在我看來,應該是問題不大。其實我覺得聯合辦學也不錯。”
廖局長怕嚇走了陳陽,趕忙補充了幾句。
二專即將破產,收不上學生,教育局對此也很頭疼。
之前也研究過很多方案。
上等方案就是把其他一些中專院校合並了,升級為職業高校,但其中有很大的難度,也不是譙城一家能整合了的。
次等的方案就是聯合辦學,引進民間資本。
下等方案才是把學校賣給私人。
聯合辦學?
陳陽啞然。
這個他倒是不陌生,之前的海王藥材研究中心就是跟其他高校聯合創建的。
不過……問題又來了。
“廖局長,聯合辦學的話,誰說了算?”
陳陽問道。
“這個,自然是政府占主導地位。”
廖局長笑著說道。
政府怎能聽私人的?
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了。
“那算了!!”
陳陽擺了擺手。
他創建學校是為了培養中醫的,需要絕對的掌控,不希望有過多的掣肘。
聯合辦學肯定不行。
廖局長也沒有驚訝。
聯合辦學難就難在這點。
既要人家的錢,又不給人家權利,這不是找冤種嘛?
所以一直也沒有推行開來。
因為沒有人願意當這個冤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