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剩的十餘萬遺民,還分成數股勢力,效忠不同的王室後人,誰也不服誰,隻有在麵對楚國和山中土著入侵的時候才會團結起來。
“趙國的兵器、秦國的甲衣都是我們需要的。”越王沉聲說道。
“可是趙國和秦國是死敵,我們這麼做會不會得罪兩國?”大臣擔心的說道。
即便是地處東南,他們也知道秦國和趙國之間爆發了長達數年的大戰,雙方傷亡慘重。
越國的敵人已經有了楚國,如果再得罪當世最強的兩個國家,那真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放心吧,秦國在最西麵,趙國在最北麵,兩國距離我越國足足上千裡之遙,威脅不到我們的。隻要趙國還要從我們這招船員,秦國還想讓我們幫助他們吸引楚國,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越王說道。
越王的水平自然無法和勾踐相比,但是能夠率領越國遺民殺退山中土著,搶下一塊地盤,並且屢次從楚國的圍剿中逃脫,壓服他的幾個兄弟成為越王,又怎會是易於之輩。
對於這些事情早已爛熟於心,越國和秦國、趙國本就是合作關係,各持所需罷了,又不是兩國的臣子,就算被另一方知道了又如何?
而且他不抓住這個機會,他那幾個弟弟就會抓住這個機會和秦國或者趙國合作,到時候,他這個越王能不能做穩都不一定。
“趙國和秦國是真富庶啊。”大臣羨慕地說道。
早在一個月前,就有趙人找到了他們,詢問他們是否有海船建造技術,可以付出一些代價交換。
越人確實有趙國需要的海船製作技術,而且還有十幾艘幾十年前留下來的海船,如今越國已經不在,他們又剛剛被楚國擊敗,實力大損,也沒打算抱著這些東西等死,便答應賣給趙國,不過價格要再商議。
會稽距離趙國遙遠,來回奔波太過浪費時間,慶舍和卿秦商量之後,決定用三千金,外加一萬根長矛、一萬根長戈交換越國的造船技術和十艘海船。
之後又以每個人兩金的價格,買了兩百名船匠和五百名水手。
不是趙國不想多買,而是越國沒有那麼多人。
如果是巔峰時期的越國,不要說區區兩百名工匠,就是兩千名也能拿得出來。
可惜,那隻是曾經……
雙方商量好之後,越人立刻帶著慶舍和卿秦前往海邊接收海船,同時還有兩百名船匠和五百名的水手。
兩人剛離開,呂不韋便找來了。
說服越王的過程很簡單,隻要越人不想永遠待在大山中,就隻能和秦國聯合,即便他知道自己會被秦國利用。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呂不韋答應給越國提供一萬具甲衣,當然,隻是秦軍穿舊的,想要新的和更多甲衣,越國就要花錢買了。
畢竟秦國幫助越國是為了背後捅楚國的刀子,可不是來做慈善的。
而且秦國現在也不富裕,一萬具甲衣已經是呂不韋逾越了,不過他相信秦王會答應的。
除此之外,呂不韋還答應越王,秦國還可以派一名將軍過來幫助越國訓練軍隊,不過被越王拒絕了,他不想讓自己的軍隊被秦國掌控。
“要不了多久,我們越國便能重新立國,向世人宣告我們的存在。”越王充滿信心地說道。
等到趙國和秦國的物資趕到,他便可以訓練精兵,將所有越民掌握在手中,搶奪土著的地盤,等待天下有變,起兵攻打江東,重建越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