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大王,臣一共邀請二十三人,已經全部抵達邯鄲,無一人推辭。”孔穿驕傲地說道。
這就是孔家的實力!
“你這裡呢?”趙括又看向劉平。
對於一些深山老怪,孔家的麵子比趙國還大,但對於大多數正常人來說,趙國的麵子遠比孔家要大。
“除了秦國蜀郡李冰未至,其他皆已抵達邯鄲。”劉平說道。
趙括點了點頭,李冰不過是他心血來潮想要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挖過來,本來就沒報啥希望。
李冰在秦國好歹也是一郡郡守,封疆大吏般的存在,又不是啥小官。
“安排一下,本王傍晚設宴為大家接風洗塵。”趙括對一旁的宦官說道。
話說趙括也是後來才知道這年頭的宦官竟然不是全部騸掉的,不少都是選良家子擔任的,如同侍衛。
不過後宮的宦官都是騸掉的,和後來的太監沒什麼兩樣。
“諾。”宦官恭敬地說道。
“還有其他事情嗎?”趙括左右看了看。
“大王。”荀子站了起來,拱手說道,“臣建議分出一部分學院名額交給樓煩、林胡、代等族。”
“自武靈王以來,樓煩、林胡等族歸趙已經數十年,武靈王使趙人穿胡服,帶鶡冠,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趙人和胡人之間的矛盾,但本質上趙人和胡人仍然涇渭分明。”
“此前我趙國連年大戰,無力顧忌北疆,樓煩等胡人便聯合匈奴劫掠我趙國邊疆,侵占我河套大部,至今未能完全收複。由此可見,胡人不服教化,不知恩義,不過是畏懼趙國的實力才歸附趙國。”
“臣認為,可以將一些親近我趙國的胡人子嗣邀請入學院,使他們學我趙國文字,說我趙國語言,之後再送回去教化族人,可使胡人慢慢歸附我趙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一邊改革,一邊拉攏樓煩林胡等諸部落首領,依靠拉攏一派打壓一派的手法,不斷蠶食胡人。
樓緩、樓昌等人皆出自樓煩,便是那個時候投靠趙國的。
等到吞並中山之後,趙武靈王集中趙國全部力量吞並樓煩、林胡,設立雲中、雁門、代三郡。
但是趙武靈王根本沒有來得及處理民族矛盾便去世了,之後趙惠文王雖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和趙武靈王相比就差遠了。
“荀子此方法未免太慢了。大王,臣認為隻要斷其習俗,滅其語言,焚其宗廟,夷其居所,遷離祖地,改我趙國姓氏,不足二十載,趙國再無胡人。此法一勞永逸,絕無後患。”田單抱拳,殺氣騰騰地說道。
“此法雖然見效快,但也要二十載,期間會一直牽製我趙國一部分力量。”荀子搖了搖頭。
“臣聽聞,秦國為了治理巴蜀,曾賜巴蜀君長爵位,減免其繳納的賦稅,並大力往巴蜀兩地移民,鼓勵巴蜀君長迎娶秦女,秦人的戍卒流放之人迎娶巴蜀之女。”
“並規定,隻要父母雙方,有一人為秦人,剩下的孩子便為秦人。隻有父母雙方同為巴人或蜀人,孩子才為巴蜀人。如今數十年過去了,真正的巴蜀人越來越少,秦人越來越多。臣認為,我趙國可以效仿秦國。”藺相如說道。
“秦國還有這規定!”趙括吃了一驚。相比之下,秦國這個製度至少甩後世某製度十幾條街。既用懷柔之策收複巴蜀諸部之心,又潤物細無聲的將巴蜀人同化,變為秦人。
再看看某製度,用一點小恩小惠,換取……唉,不提也罷。
“難怪兩千年以來,華夏版圖忽大忽小,但都以秦時疆土為基本盤,恐怕與此政策分不開。”趙括心中想到。
“我趙國此前製度如何?”趙括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