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初長平之戰一樣,秦國為秦軍送來了冬衣,趙國什麼也沒有送來,直到上黨之圍被解,趙括才從魏國和韓國那裡弄來了冬衣。
否則雖然不至於說大部分人被凍死,但凍掉腳趾或者手指的絕對不會少。
“唉,要是有棉花就好了。”趙括小聲歎了一口氣。
他不知道棉花是從什麼時候引入中國的,不過可以肯定的,現在趙國沒有發現任何棉花的蹤跡。
這個年代禦寒之物隻能依靠絲綿、獸皮、木棉,窮人則在葛衣中塞一些蘆絮或者鳥獸的羽毛之類。
《二十四孝》裡記載孔子的弟子閔子騫,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絮做的“棉衣”。
不過這裡的棉花是木棉花,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是中原人民主要禦寒物之一,主產於南方,北方很少,隻能從南方購買。
趙括已經讓人想辦法製作羊毛衫和羽絨服了,羊毛上的膻味好去除,但是脫脂技術還沒有搞定。
當然,不脫脂也可以,無非是多一些缺點罷了,以後可以慢慢完善。
但即便如此,也做不到量產,因為羊毛和羽絨的產量是一個大問題,趙國那點羊毛和羽絨不要說供用百姓,就是連士卒都供用不起。
就算將河套全部拿下,少說也要幾年之後才能把羊毛產業發展起來。
“我趙國不是有棉花嗎?”劉平好奇地問道。
趙括扶額,他忘了現在的棉花指的是木棉,“我說的是另一種棉花,嗯……和棉花差不多,不過產量更高,更容易采摘,如果能夠廣種,足以讓天下人禦寒。”
“讓天下人禦寒!”劉平雙手抱拳,鄭重地說道,“敢問大王,此物在何處?就算是再艱難,臣也要將其尋來。”
“現在……我也不確定,不過中原肯定沒有,或許西域有,如果西域沒有的話,那就在更西麵……”趙括不確定地說道,他已經忘了棉花原產地是哪裡了。
“西域?”劉平有些疑乎,西域是哪?西邊那塊地?
“就是極西之地,還要在秦國西麵。”趙括說道。
“臣聽說秦國最近在召集商人,想要前往極西之地尋找西王母。”劉平突然想到一件事。
“尋找西王母!”趙括突然樂了,秦王都快七十了,不會還想著和西王母發生點啥吧!“秦國貴族沒有阻止?”
“沒有。”劉平搖了搖頭,“秦王隻是下令讓商人西行,沒有派貴族去。”
一般這種不牽扯自己利益的事情,貴族不僅不會阻止,還會送些錢糧,意思一下,表示自己擁護大王所做的一切決定。
當然,如果牽扯到自己的利益,那就另當彆論了。
“挑幾個商人混到裡麵。”趙括想了一下說道。
他不相信什麼西王母不西王母的,不過秦國西行的道路就是後來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
這條路有多重要,自是不必多說。
如果真讓秦國開辟了絲綢之路,就相當於多了一條輸血大動脈,西方的錢財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送到秦國,對趙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