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身為趙國國君,他也不敢跟母親頂嘴。
不過趙牧也確實到了該成婚的年紀,現在可不流行晚婚晚育,平民一般十四五歲就成婚了,貴族雖然晚一點,但是很早就把婚禮定好了。
通常來說,以趙牧的身份,女方一般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國內的貴族。
不過目前趙國沒有非要通過聯姻來拉攏的貴族,這個可能性不大。
另一個就是六國王族,就像趙勝、趙括一樣,與六國中除了秦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聯姻。
因為古代講究同姓不婚,所以秦國和趙國不會聯姻。
齊國、魏國已經和趙國聯姻,目前關係也比較牢靠,沒有再進一步的必要。
燕國沒有聯姻的價值。
留給趙牧的選項隻有韓國和楚國。
趙牧也很清楚這點,所以一直在逃避這件事。
“我趙國還沒淪落到需要依靠聯姻來拉攏其他國家的地步,若是有喜歡的女子可以和兄長說,兄長支持你。”
飯後,趙括和趙牧來到殿外。趙括拍著趙牧的肩膀說道。
“多謝王兄。”趙牧感激的說道。
他明白趙括隻是在寬慰他,趙國目前遠沒有達到不需要盟友的程度,連趙括都要和齊國聯姻,他又怎麼可能擺脫,不過他心裡還是很感激。
“我說的是真的,我趙國與韓魏楚的關係足以維持五年。五年之後,我趙國不再需要盟友。”趙括自信的說道。
到那時候,就算趙國想要盟友也沒了。
就像曆史上的秦國一樣,戰國後期大部分時間都是以一敵六的狀態。
“五年麼。”趙牧喃喃說道,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兄長實現這個目標。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沒有什麼大事,趙國逐漸步入正軌。
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齊聚邯鄲,在官府的支持下開展研究,編纂書籍。
這個時期的人們對於書籍非常重視,立功立德立言,立言排在最後,在很多人看來,隻有完成立功、立德之後,才有資格立言。
很多儒生在背後抨擊趙括,大罵趙括不尊禮法,違背綱常,甚至連帶著跟隨趙括的荀子和虞信一起罵,揚言要將二人逐出儒家。如果不是孔穿和孔斌是孔子後人,也免不了挨罵。
六國深深感覺到趙國此舉對他們造成的威脅,於是在邊境設置關卡,禁製國內民眾前往趙國。同時在背後推波助瀾,整個天下對趙括一片謾罵。
後來趙括表示你們有什麼想法也都可以寫下來,其中寫的好的我趙國會刊印下來,放到稷下學宮供天下人學習,如果來趙國,我趙國還可以為大家提供紙張。
所有抨擊的聲音頓時全都消失。
天下到處充斥著對趙括的讚美,在儒生的層層吹捧下,趙括變成了在世聖人,禮法的開拓者,文明的奠基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