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大軍中有文臣還是有好處的。”魯仲連說道。
各國謀士很多,不過基本上都是跟在君主身邊,跟隨大軍中協助指揮作戰的還是極少的,大多數都是由將軍的門客擔任。雖然門客中也有頂級謀士,但畢竟是少數。
“秦國什麼都不缺,就缺頂尖的文臣。”黃石公笑著說道。
關東各國認為秦國是蠻夷、養馬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秦國曆來隻重武功,不修文治,秦國曆代相國,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東方六國。
張儀、甘茂、商鞅、魏冉、樓緩、孟嘗君田文、範雎等等,包括後來的呂不韋、蔡澤、昌平君、李斯、馮去疾也都是出自六國。
而秦國自己培養的頂級文臣隻有樗裡疾等寥寥數人。
諸子百家除了兵家之外也全部出身關東,趙國的法家慎到,儒家荀子、虞信,魏國的縱橫家張儀,衛國商鞅,宋國的莊子,魯國的孔子,鄒國的孟子,楚國的鶡冠子,齊國的陰陽派鄒衍等等。
唯獨秦國,除了能打仗的,諸子百家一個都沒有。
可以說,秦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最貧瘠的土壤。
有句話叫,他屯糧食我屯槍,他家就是我糧倉,用來形容秦國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不生產人才,我們隻是人才的搬運工。隻要我福利待遇好,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讓每個人都能升職加薪,你們培養再多的人才,那也都是額滴。
沒錯,老子就是要拿你的,用你的,還要打你。
你奈我何?
說實話,東方六國不是不知道這些,但是沒有辦法。
一方麵,每個國家上麵的位置是有限的,他們提供不了那麼多位置,人才自然會流逝到秦國。
另一方麵,楚國、秦國、趙國、魏國都曾針對過秦國,但是最多一代君主,第二代政策就改變了。
商鞅變法強嗎?
強。
東方六國哪個沒變法?
秦惠文王乾掉商鞅之後,依然堅持用商鞅的政策,東方六國能做到嗎?
做不到。變法的那代死後,最多堅持一代,當初變的就被廢除的一乾二淨了。
當年秦惠文王如果和楚國乾掉吳起之後,廢除吳起變法的政策一樣,廢除商鞅的政策,秦國想要一統天下隻能在夢裡。
而且秦國連續六代明君,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之間最動蕩的年代,也有宣太後和魏冉撐著。
人家宣太後是私德有虧,但是對秦國可是仁至義儘了。
有人噴趙姬和嫪毐勾搭,但是很少有人去噴宣太後和義渠王勾搭,因為人家確確實實的為秦國搞了一大片土地。
彆說在此之前了,就是往後數兩千年,有幾個女人能做到?
在國家大義麵前,區區私德算得了啥?況且丈夫都死了,老娘又不是在丈夫活著的時候勾搭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