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屈氏什麼寶物沒有,還看不上這點錢財,如果早知道趙國能夠將父親的楚辭放入學院中供天下人學習,屈氏反過來送給趙國錢都可以,能夠宣揚父親的名聲比什麼都重要。
“屈氏連五千匹戰馬都看不上嗎?”趙括笑著說道。
“五千匹戰馬!”屈署一下子站了起來,難以置信的看著趙括。
“不錯。”趙括點了點頭。
景氏和昭氏扶持項氏打壓屈氏,趙國自然要扶持屈氏對抗項氏,四個乃至五個勢力互相拉扯的楚國顯然比團結一心的楚國對趙國更有利。
楚國軍事方麵主要被景氏和項氏把持,昭氏和屈氏則主要掌控政治方麵,而且這麼多年來,屈氏的勢力範圍在不斷縮水。
有了五千匹戰馬,屈氏便可以在軍隊撕開一道口子。
“外臣多謝大王。”屈署鄭重俯身一禮。
“寡人還要代表趙國學子感謝屈氏呢。”趙國笑著說道。
這些楚辭既不能治國,也不能強軍,看似一點用沒有,但是卻包含著這個時代最缺少的東西——愛國。
儒家深入人心之前,絕大部分士子是沒有愛國這個意識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老子看你不爽就走,還要到你老對頭那工作來惡心你。
唯有宗室之人,會拚命保家衛國,甚至付出性命。但目的到底是為了保住國家,還是保住他這個氏族,就很難說了。
邯鄲學院雖然設立了那麼多學科,但是並沒有融入愛國思想,其他人是沒有意識到,趙括是意識到了,但是不知道怎麼下手。
這東西不是喊喊就行了,而是能夠讓人信服,讓人知道為什麼愛國,需要潛移默化的改變。
屈原的楚辭讓趙括看到了這方麵的希望。
唯一的不足就是屈原是楚國人,而非趙國人,否則趙括會立刻下令給屈原立像建廟,供人祭拜,宣傳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
但是現在隻能依靠屈原來反襯楚國的昏庸,激發大家的愛國意識。
效果上差了不少,但也是沒有辦法,至少在大一統之前,不可能大肆宣傳楚國人文事跡。
楚國和趙國雖然是盟友,但也是敵國,大肆宣傳楚國人隻會讓人對楚國心生向往。
趙括辛辛苦苦培養人才,可不是為了讓他們去給楚國做貢獻的。
“大王言重了,是我屈氏應該感謝大王。”屈署俯身說道,這麼多年,終於有人為父親正名了。
“好了,接下來說正事吧,楚國打算購買多少戰馬?”趙括正色道。
“八萬。”屈署也挺直身板,正襟危坐。
路過魏國的時候,他已經打聽到趙國賣給魏國五萬匹戰馬,抵達邯鄲之後,更是遇到了韓國和齊國使者。這說明趙國並不缺戰馬。
能賣給魏國五萬,就能賣給楚國八萬。
屈署沒去過河套和草原,不知道這些地方有多大,能養多少戰馬,但是他知道,趙國絕對不是簡單的收複河套這麼簡單,以前趙國最巔峰的時期也拿不出來這麼多戰馬。
“楚國能拿出這麼多錢?”趙括有些驚訝,魏國的戰馬都近兩萬錢一匹了,楚國不會比魏國便宜,隻會更貴,搞不好兩萬多都有可能,八萬匹戰馬可就是十六億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