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培養醫師已經好幾年了,每年都往裡麵砸大量的錢,現在也沒見到什麼成果,出師的醫師更是寥寥無幾,倒是每年學徒不斷增多……
就趙國這條件,趙括連推廣‘水要燒開了再喝’都做不到。
你能想象大部分人家根本就生不起火,都是等到做飯的時候見哪家煙囪裡冒煙,就抓一把草到這家借火的場景嗎。
被借火的,八成是這個村的裡長。
其實大部分人家並不是買不起火柴,而是沒有這個習慣,在他們看來,花錢買這玩意完全是浪費。
畢竟幾錢也是錢啊。
因此趙括隻是下令,軍隊和學校的水必須燒開了再喝,至於其他地方,就管不到了。
“大王不必太過心急,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和其他國家,數年甚至數十年一成不變相比,我趙國幾乎一年一個樣,發展已經很快了,再快的話,就要出現隱患了。”栗腹說道。
即便是燕昭王時期,燕國也沒有現在趙國發展的速度快,其他時期更是不必說了。
栗腹覺得,隻要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未來天下肯定是趙國的。
繼續折騰反而更容易出事。
“本王覺得還可以發展的更快。”趙括望著東方,目光深遠,如今嚴重阻礙趙國發展的就是人口。
秦楚兩國為了擴張已經迫不及待了,趙國也不能太過落後。
“算了,不說這個了。對了,鄭國呢?本王來河套都這麼長時間了,怎麼沒見到他?”趙括奇怪的問道。
不得不說,鄭國不愧是戰國末年兩大水利大師之一,水利建的就是好,將大半個賀蘭郡都囊括在內,讓趙國一下子多了十萬頃良田。
“被魏齊叫去陰山修路了。”栗腹說道。
魏齊這個家夥雖然是半路出道修路,不過修了好幾年,懂得也都懂了,但是對架橋等方麵,還是沒有鄭國這種專業人士精通。
而在山中修路很多時候光靠修路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架橋更合適。
這個時候,鄭國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
“等鄭國回來之後,問問他能不能在黃河上架一座橋,如果可以的話,先在河套架一座,然後在中原架一座。”趙括說道。
在靈氣的幫助下,趙國材料學有了裡程碑式的進步,再加上多了鄭國這個大佬,完全可以嘗試在黃河上架橋。
河套段的黃河,水流平緩,寬度較窄,更容易建橋。
等河套的大橋建成之後,積累足夠的經驗,再在中原建橋。
“在黃河上架橋!臣會親自告訴鄭國。”栗腹雙手用力一抓,心臟怦怦直跳。
如果趙國第一座跨河大橋在河套建成,並且是在他任河套總督期間建成,他的名字必然會隨著大橋一起名垂千古。
栗腹下定決心,哪怕是自掏腰包,也要讓鄭國完成這件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