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就是對人世間的厭離心,對人世間有脫離之感,這是初步。
然後,慢慢氣脈打開了,由精神跟肉體的作用慢慢修養到最高處,然後有了脫離之感,有解脫之感。
換句話說精神、身體就升華了。
這個階段修行者基本都能挺過去,挺不過去就身體和靈魂分離,直接變植物人。
挺過去之後,就可以初步體會到靜。
二禪,定生喜樂。
初禪離生喜樂時感受到了解脫之意,此時應及時停止。
儒家《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從初禪中停下,就進入了二禪。
度過之後,靜的感覺加強。
三禪,離喜妙樂。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超過了喜,隻有樂的境界。
這種樂與欲界天的飲食男女之樂不同。
這個階段中,修行者體會到的是“靜”本身所帶來的快感。
這種快感讓人無法拋棄,甚至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四禪,舍念清淨。
舍掉了一切煩惱、假想、妄念,超越喜樂的境界。
但一定要注意,舍去一切同時,也意味著難以保全自身。
有些修行者甚至會將自己的意識也舍去。
這與離生喜樂的靈肉分離不同,舍去意識就代表的靈魂的湮滅,成為一具行屍走肉的空殼。
在異人的修煉體係中,以舍念清淨的狀態去修煉是最完美最理想的。
但在術士不同。
隻要是按照術的方法成功入門,就會在靜中,進入內景。
內景的存在形式接近於離喜妙樂的境界,在這種狀態下,術士在內景中會心想事成,無所不能,然後進入貪禪狀態,難以脫離。
所以在術士入門之前,對靜功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就算是顧北這樣自悟伏羲八卦奇門的天才,也逃脫不了這一準則。
相反,正因為他自悟的是伏羲八卦奇門,所以在靜功方麵要比風後奇門、諸葛奇門更加嚴苛。
從源流上來看,伏羲八卦奇門比風後奇門要更加古老。
一人世界中,老天師曾說:“神龍負圖出洛水,彩鳳銜書碧雲裡,因命風後演成文,遁甲奇門從此始。”
這段話出自《煙波釣叟歌》。
大概意思就是如下。
神龜背負洛書,伏義以之演化先天八卦,成為周易之始。
九天玄女賜下龍甲文章,助黃帝擊敗蚩尤。
黃帝命風後將天書之法歸納總結,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這就是風後奇門的來源,也就是最早人類使用的奇門。
《新鄭縣誌》記載:風後,伏義之裔,黃帝臣三公之一也。善伏義之道,因八卦設九宮,以安營坐,定萬民之。
所以從輩分上來講,風後奇門說不定還要叫伏羲八卦奇門一聲爸爸。
但這並不意味這伏羲八卦奇門比風後奇門更好用。
兩者相比較,威力高低暫且不論。
但要問誰更好用,更順手一點。
那一定就是以伏羲先天八卦為基礎推演而成,專門提供給人類使用的風後奇門,而不是上古神明伏羲使用的伏羲八卦奇門。
一個是給人用的,一個是給神用的,差彆顯而易見。
如果一個人類強行使用伏羲八卦奇門,那他麵臨的就是更大的炁量消耗,更嚴苛的靜功修為,還有更堅定的心性。
炁量方麵有六庫仙賊,靜功和心性顧北可以用雙全手強行穩定,這些條件顧北都做到了,因此他能夠順利撥動伏羲八卦奇門的四盤。
但還有一個問題。
以元炁來供養神明奇門術,就算可以撥動四盤,也隻能涵蓋平麵空間上的基礎方位。
像是上下,時空這種特殊局,顧北連碰都不敢碰。
怕被抽乾。
不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基礎奇門局,夠用。
一個小時的時間眨眼就到了,顧北的狀態也調整到了最佳。
接下來,是獵殺時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