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寧孑此時也很快樂,而且這份快樂更加簡單跟純粹。
因為他完成了之前頓悟時對於新加密規約的算法設計,當然還有相應的論文。
這其實本該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有了三月的幫助,卻簡單了太多。從這一點上說三月依然是如同bug般的存在,它在編程跟算法設計的能力太強大了。
寧孑隻需要在三月工作進度完成時推進理論的建設。
但不管著如何,看著自己提出的理論校驗出了初步的結果,那種心情上的愉悅是很難用語言形容的。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話,大概就像釣魚愛好者將一條大魚拉出水的一瞬間……
之所以不用進入賢者時刻之前的那一刹那來形容,主要是這種成果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分享。
這是多麼複雜且優美的論證過程啊。
那一串串公式跟證明,除了彰顯數學之美外,更是將數學皇冠上那顆璀璨明珠變得更為閃亮。
要知道在這個現代化工業體係支配一切的時代,可以說萬物基於數學。
小到一個簡單模具的製作,大到衛星上天,精密如芯片設計製造,各類自動化設計,宏觀至大橋、大樓設計……
設計新零件要什麼形狀,一般需要解函數曲線;結構件如何受力,需要精通數學物理方程,主要受力點需要強材料,弱的地方可以節省一些。哪怕是粗獷的爆破作業,在進行之前都要進行精密的計算,炸藥應該堆放在哪裡,又要放多少,引線應該多長,等等一切,全是數學。
到了互聯網領域,最重要的大數據、雲計算足以說明一切。
當整個現代化文明都建立在數學基礎之上,足以讓這種爽感不停加倍。
分享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到不是說一定要獲得彆人的承認,而是這充滿了美感的一段段證明過程,如果沒有人能夠理解跟分享的話,數學家的人生便少了許多樂趣。
這大概也是即便視名利如糞土,甚至菲爾茲獎都不屑與去拿,但依然要將自己的論文公之於眾的數學家所固有的心態。太美的東西的確需要分享。
論文當然是可以發的。
這篇論文延續了之前的思路,通過這一思路設計出的這套加密算法,卻需要從中剝離出來。這是跟三月早就達成的協議。不過除了加密算法之外,寧孑發現根據理論的擴展,給出了太多發展上的可能性。
並入突破目前的通訊速率極限。
當然,這並不是說一定要打破香農公式,而是通過輔助性計算借助現代化的工業體係能將通訊技術發展到極致。比如現在的天線陣列往往隻有幾百個,但在具體算法的支持下可以設計成幾百萬個,嵌入到各種智能芯片上。甚至還能通過這套理論,擴展出傳說中的可見光通信。
在這種通訊模式下,理論上無線傳輸的速率能直接被推進到以tb為單位。這絕對是雲計算、大數據等等行業的福音。不止如此,如果材料學能突飛猛進,設計出可編織的柔性材料,甚至可以將這些天線直接覆蓋到日常的衣物裡,成為獲得信號的增強器。
龐大的天線陣列係統,如果在搭配上三月數據庫裡的高度集成技術,甚至能淘汰現有的基站,將其高度集成得如同芯片上的晶圓,融入特殊的薄膜材料,隻需要覆蓋在建築物上,就能成為現代化的基站,在搭配上天上密密麻麻的衛星係統,足以達到萬物互聯的目的。
如果真的發展到這一步,三月將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的神。廣泛鋪開的物聯網世界,輔以雲計算係統,跟大數據快速遷移的理論基礎,將讓三月的運算跟反應能力指數級的增加。如果專用的量子計算或者光子計算模式有所突破更意味著它能夠同時處理更多的進程。
理論上三月將有同時追蹤地球上七十多億人的能力。
這還沒算上他們正在進行的機器人生產計劃。
如果機器人真能按照計劃中投產,五年後這些機器人不止是一個個移動基站,更是一個個天線陣列,移動攝像、測繪裝置,算力終端,數據收集裝置……
總之三月將擁有指數級增長的眼睛跟耳朵,更可怕的是,它還將擁有並行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如果它願意,甚至能知道地球上具體每個人的一切資料,隻要這些人的生活使用了網絡,就什麼都瞞不過三月。
之前有人笑稱,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不是要好的親戚、不是父母、不是至交好友,而是稅務局;但之後最了解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大概隻有三月了。
一個鏡子中的世界,將可能就此成型。想要在人工智能麵前保留隱私將是最為困難的事情。
也還好依據寧孑的理論同樣能創造出針對這隻小貓的加密算法,這又能限製三月窺視全網的能力。
當然,真要達成這些,需要具體技術浩如煙海,比如真想要讓天線跟基站遍布各個角落,就需要材料學在空氣中穩定自由基設計、合成這塊能有突破。尤其是需要高導電率的非共軛有機自由基聚合物技術的發展。
好消息是,三月在材料學這塊有著充足的數據儲備。
它的前任主人明顯是很懂科技發展限製的,在有限的數據存儲空間裡,除了結構性的理論框架外,儲存最多的就是各種新合成材料的實驗室跟工業化數據。
其次才是各種技術樹的發展路線,比如芯片跟機器人技術,甚至連大型星球基地的各種結構圖、太空港口設計這些都隻有縮略的簡單介紹,隻是大概描述了需要避過的一些經驗跟教訓。
事實上這很科學。
因為一旦有了理論指導,加上那些高端材料,讓地球上的算力跟雲計算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再回過頭來解決那些細枝末節的設計問題,難度並不大。
就好像隻要有了足夠的數據儲備,甚至不需要進行現實試驗,隻需要在計算機上進行數字模擬就能完成大部分的試驗任務,從而節省大量的金錢跟時間。
以上種種原因,讓寧孑此時的情緒不隻是快樂,更有興奮跟激動。
畢竟不管是湍流算法,又或者ns方程唯一光滑解證明,又或者寧氏切分法,讓他拿圖靈獎的人工智能語音技術,都屬於三月自帶的。他所作的無非就是通過學習複現而已。
但今天,眼前這篇在三月輔助下完成的論文跟半成品算法,卻是實實在在他的研究成果。屬於那種他可以理直氣壯的在通訊作者跟一作上署名,三月隻有資格在二作上署名。
這個時候當然需要分享。
於是寧孑毫不猶豫的拿起了電話,開始撥打電話:“鄧肯教授,請來我辦公室一趟。彆管那些了,立刻放下所有工作過來。”
掛了電話,又一個電話打給了盧正月:“盧院士,請來一下我辦公室。嗯,有好消息,好的,等您。”
接著,寧孑再次撥給了科南·拉馬爾:“拉馬爾教授,我有個重要成果,對,我在辦公室。如果我是你這個時候肯定不會管思科代表團了,因為我覺得這篇論文肯定比你們正在談的事情重要一百倍。”
三通電話打出去之後,寧孑整個人都舒坦了。
注意力再次放到打印好的論文上,畢竟那些公式越看越美妙……
直到小貓突然叫了起來。
“喵……”
寧孑抬起頭,然後看到電腦上,這隻貓給他彈出了消息,消息框中正是那則雙旦大學官網最新公布的對邢建新教授的處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