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一的孩子們來說,最爽的事情,大概就是開學沒幾天,課都還沒上明白呢,就能迎來一年到頭除了寒暑假外最長的年假——國慶。在這個快樂的假期,太空學院的學子們也感覺到了他們那些高端的代課教授們思想是多麼的天馬行空。
比如基礎物理專業的同學們欣喜的發現他們所有的假期作業竟然都是可選的。
既可以選擇去啃那些計算量大到讓人望而生畏的卷子跟習題集,還能夠一道題不寫,隻需要以小組分工的形式完成教授們交給他們的任務。比如教量子力學的羅蒙·凱恩教授給出的就是二合一的假期任務,要麼完成常規習題作業,要麼做個量子模型來解釋宇宙起源。
如果覺得這個題目太難的話,那麼教經典力學的那位教授就更簡單粗暴了。不想做卷子還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跟動手能力,做一台永動機出來,就能不交作業還能拿到平時分滿分的好成績。
不得不說這些教授一個兩個都是好樣的,起碼讓他們的每個學生都擁有了選擇的權力。不像其他學校的教授那麼古板,根本不給學生們選擇的權力。當然除了這兩個讓人頭疼的命題外,學生們還可以選擇自主證明諸如自然界是否是超對稱的,黑洞信息悖論解決方法……等等題目。
不得不說教授們給出的各種超綱題目都極具想象力。尤其是對於大一的學生們來說,光聽聽都覺得過癮。這樣做啃題的時候,想到還有哪些貼心的課題可以研究,都不那麼累了。
過完國慶之後就正式進入全民諾獎大討論環節了。
從這一點上說諾貝爾獎絕對是這個星球上運營最成功的科學類大獎。
因為其他學術大獎,很少會像諾獎這樣能讓全球成千上萬的普通人都參與其中。當然這你要做到這一點,世界上那些神通廣大的bc公司功不可沒。理論上來說,諾貝爾獎的評選過程是全程保密的,但是這些神通廣大的公司總能在關鍵時刻弄出一些人名來,還能給這些人計算出賠率。
其實最讓人想不通的應該是,每年最終公布的諾獎人選,肯定在這些公司公布的人選中產生,這足以說明很多東西。但卻從沒被質疑過,從這一點上說,諾獎組委會是懂運營跟宣傳的。
每個人都能從諾獎中獲得他想要的東西,這大概就是諾獎能長盛不衰的原因。
今年也是如此,不一樣的是,寧孑的名字也出現在了那些神通廣大的公司公布的名單中,而且能看出給出的賠率還很低,這也意味著寧孑極有可能在今年斬獲諾獎。
雖然說寧孑並不很在意再多拿個獎項,但不管是對燕北體大,還是對於寧園又或者太空學院來說,大家還是很關心這項榮譽的。畢竟寧孑缺的榮譽也不多了。基本上拿到諾獎之後就把世界頂級的科技大獎都拿到手了。
即便還有許多獎沒拿到,但也不需要糾結。因為基本上都是那些獎不配頒發給寧孑。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年寧孑那諾貝爾物理學獎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就連那些公司都是如此認為的,所以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多了一個新玩法,就是獎項會頒發給幾個人。
這是寧孑的貢獻決定的。
雖然寧孑並沒有發表相關論文,但是他的實驗室做出了負質量物質卻是不爭的事實。
負質量物質對於人類重新認識宇宙絕對是顛覆性的發現,對於宇宙的構成、起源跟未來發展,都能給與指導。從這一點上來說,寧孑對物理學的貢獻大概能跟愛因斯坦比肩。
換句話說,這又是一次成就大到倒逼評委會必須得把獎項頒發給某人的例子。
因為今年不給寧孑,給了其他任何人都是在砸諾獎的招牌。
又或者說今年除了寧孑,把諾獎頒發給誰都是德不配位。
雖然理論上就是這麼回事情,但結果沒公布,自然就沒有定論。不過體大到是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比如慶祝本校太空學院院長寧孑教授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橫幅跟宣傳稿都已經準備好了。
就等著磨嘰的諾獎組委會趕緊宣布,就可以公布出去了。
這也讓整個十月體大校園裡的人們討論起今年的諾獎時,氣氛都特彆不一樣。
畢竟能確定今年的諾獎大佬就在他們身邊這種事情,那種感覺的確很讓人愉悅。
如果放大到網絡上,就更明顯了。
不管其他時候寧孑會挨多少罵聲,但這個時候誰敢在華夏網絡上說寧孑拿不到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會被噴的狗血淋頭。
最簡單的反問,寧孑都拿不到的話,誰能拿?!誰配拿?
是的,關於這個問題,許多連初等物理都還沒學透的網友都能說上兩句。畢竟負質量物質啊,人類文明五千年都從沒人能在實驗室裡鼓搗出這玩意兒,現在他們華夏人一次就能拿出一大塊來,這不給個獎,以後諾獎就是笑話了。
甚至寧孑自己都是如此認為的。
直到十月十六號這天早上他接到了諾獎組委會打來的電話。
“喂,你好,請問是寧教授嗎?”
“嗯,我是。”
“這裡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我是今年的諾獎組委會的秘書諾威·康樂。”
“哦,康樂先生,你好。”
寧孑平靜的答了句,畢竟是之前拿過獎的人,他是知道作為獲獎者,組委會一般在公布獲獎的科學家之前,會提前通知的。所以接到這個電話很正常的。
算算時間,今天應該就是組委會公布物理學獎的日子。實際上這個時間通知還晚了一些,就好像他拿圖靈獎的時候,是提前三天那邊就通知他了,至於拿菲爾茲獎就更早了,恨不得提前一周世界數學家協會就有人通知了他這個消息。
“恭喜你,寧教授,經過評審委員會的層層選拔,你被評選為今年的化學獎得主,而且是獨享這一榮譽。”
聽到電話聽筒內傳的這句話,寧孑微微愣了愣。
說實話,這是寧孑沒想到的。
相對於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隻能用一言難儘來形容。
很多時候甚至被國際學術界調侃為理綜獎,很多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也都不是做一些純粹的化學研究,更不是純粹的化學家。
比如結構生物學領域能拿化學獎、電子轉移理論,密度泛函理論,飛秒光譜學,等等物理跟化學傻傻分不清楚的層麵也能拿諾貝爾化學獎,發現導電聚合物、富勒烯、準晶這些也能拿化學獎。不過石墨烯的發明者則拿到了物理學獎。
總之,這個事情很難說誰對誰錯,怎麼頒獎大概體現了瑞典皇家科學院對化學這門學科的態度。
但是今年對麵打算把化學獎頒發給他,是寧孑萬萬沒想到的。
畢竟負質量物質的製備過程,其實並沒有用到什麼化學方法。但因為他沒有公開負質量物質的實驗室製備方法,加上負質量物質目前公布的一些特性,也勉強可以算入高分子化學研究領域。
但依舊是感覺過分了些。
畢竟他在科學上的論文可是闡述了一種神奇的天體現象,這可絕對是屬於物理的範疇。
“能問問今年的物理學獎頒發給誰了嗎?”
“哈哈,寧教授,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跟你說的,再次恭喜你,因為你還有阿斯金教授、穆魯教授跟斯克裡特蘭女士的努力,以及在高強度超短波脈衝方麵做出的貢獻,評審委員會經過審慎的考慮,決定將今年的物理學獎頒發給你們四位。”
聽了這個回答讓寧孑都有片刻的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