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第一基地,陳曦正在她收拾得滿滿公主心的臨時宿舍裡打著視頻電話,號碼顯示撥通後,大概一秒鐘左右卓明謙的身影便投影在了對麵的牆上。
蒂姆·庫克判斷的沒錯,十年時間有為的確改變了世界通信業的格局。
隨著全息技術、長途信息傳輸技術、數據壓縮解壓技術的升級以及跨空間中繼線路的鋪設,已經成功將地月之間的通信時間壓到了一秒之內。
要知道按照地月之間40萬公裡的距離計算,即便不算中繼衛星跟信息途中無數設備接受、轉化、傳送信號消耗的時間,就是純粹的光速來一趟也需要大概1.28秒,簡單來說信息傳遞超越光速了。
而且地月之間的距離太近了。並不能完全體現出這項技術的強勢。理論上來說如果未來火星環境改造計劃成功,隻要鋪設足夠多的跨空間中繼線路,火星到地球的信息傳輸也能做到即時通信。
如果更進一步,還能在地球到火星沿路鋪設足夠多能連接跨空間中繼器的信標衛星,那麼慢速飛船也能在航路節點跟地球進行實時交互。
由此可見這項技術有多麼偉大。
當然過去的十年本就是科技發展井噴的時代,而且如果有心人歸納一下的話,會發現所有這些技術都是為了實現文明太空移民而發展的前置性技術。就比如超光速信息傳遞速度。
想想看吧,按照火星跟地球軌道,當兩者之間信息傳遞速度會在三分鐘到半小時之內搖擺的時候,對於地火之間的聯係會多讓人惱火。在遠地點想給地球打個電話需要等待半個小時才能接通,對於習慣了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這無疑是無法接受的。
火星距離地球還不算遠。
如果通信技術沒有革新,更遠的宜居星球相對於地球來說,將可能成為一塊鞭長莫及的飛地。短期內還好說,時間長了之後,在無法方便溝通的情況下,地球對其的控製力會越來越弱,天知道最後會發生什麼。
大致可以參考封建時代龐大帝國對其疆域的掌控力度。距離中心越遠的領土,越容易反掉又或者直接被顛覆。
太空遠航時代其實也差不多。
真要聯係一顆星球需要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經過幾十上百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發展之後,那裡的人還是否還承認其文明源自於地球還真就不好說了。曆史已經充分證明,人類的集體記憶是可以被重新塑造的,隻需要悄悄修改教科書,再靜靜的等待三、五代人成長為社會中間力量,曆史起碼在某個文明階段便改得麵目全非了。
現在看來起碼在目前這個階段這種事情地球作為母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
“卓叔叔,老師交代給我的任務完成了,我的假條大師兄也已經批了,信息也已經同步到官網學生管理後台了,您幫我聯係一艘船明天把我接回女媧號,好不好呀?”
“哦,等等我看看啊。嗯,的確已經收到你的申請了。陳曦啊,你是要回女媧號上的分院報道還是想回地球一趟呢?”
“額?想回家一趟。”
“那還是先去吳剛號吧。女媧號剛接到去土衛二的科考跟樣本搜集任務。現在去女媧號上會很麻煩。”
“女媧號又要去土星?這次是要搜集什麼?”
“基地從上次捕獲的樣本中發現了許多高活性有機小胞,所以懷疑土衛二上可能已經存在單細胞生物,所以這次女媧號帶了六百多輛無人挖掘機過去,這次打算搜集足夠多的樣本確定土衛二是否有生命存在。”
“卓叔,女媧號那帶的可不是無人挖掘機,是探索級星際探測采集車。不過為什麼是土衛二?土衛二上不都是冰嗎?還沒有大氣層?”
“哈哈,那你真是問對人了。我一竅不通,不過我建議你抓緊時間回家辦完事,因為等你老師回來可能又要給你布置任務了。這次如果順利的話,大概就要開始落實土衛二遷移計劃了。這可是個大工程,我上次聽他們說現在還有十多個方案在討論中。三年啊,從之前一千多個方案淘汰到現在還有十多個方案……按照寧院士的習慣,我估計最後這個問題可能就是你的碩士畢業設計了。”
“啊?謝謝你卓叔叔,那說好了,明天我等船來。”
“嗯,你留意郵箱,聯係好船之後我會把接你的時間發過去。你按時到基地港口就行了。”
“好的,再見卓叔叔。”
“再見。”
……
掛了電話陳曦的笑臉瞬間垮了下來,變得愁容滿麵。
把土衛二奪走,然後送給火星當衛星,這樣就能用土衛二上豐富的水資源來滋潤火星,徹底改造火星環境。這個計劃五年前就提出來了,到現在還沒動靜,自然是因為難度太大。難度能跟曾經一部特彆有名的科幻電影《流浪吧!小破球》比肩了。
即便土衛二的大小都不用跟地球比,大概也就隻有月球的七分之二,但其優勢是整顆星球上的水含量豐富,或者說氫氧元素極為豐富。隻要能成功送到火星附近,在火星獲得足夠的重力後,能讓火星表麵跟地球一樣成為一顆百分之七十以上麵積都成為海洋的小藍球。
問題是這些星體在一個係統中是不停運動的。
土星有62個衛星,大家處於微妙的平衡中,要把土衛二悄無聲息的移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起碼要讓影響在可控範圍內。這些其實都還在其次,自然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哪怕移走土衛二的過程中造成一些動靜,很快也能自然調整成另一個穩定態。
哪怕中間會有一些破壞也不怕,反正整個土星係統裡沒人。
嗯,激進的環保人士大概要瘋了,這絕對是人類有史以來對自然生態環境破壞最大的一次。好在如果放大到整個太陽係,這麼點改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