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全場數百人一片嘩然,很是驚訝。韓三坪是華影集團董事長,華影集團管理國內所有電影,包括引進國內的海外電影也在它的管轄範圍內。
華影集團可以說是國內電影界中的金字塔頂尖,韓三坪因此也可以說是電影圈層中的老大。
韓三坪做出如此決定,無不說明要大刀闊斧的搞微電影,並為微電影行業豎立一個標杆,這個標杆就是他說的“璀璨杯”。
而在一些受邀而來的資深導演眼裡,韓三坪的這個舉措無疑是要用微電影取代短片,從根源上斷絕短片這種華國負麵的文化傳播方式,從而提高導演及編劇的創作性。….
短片,故事來源於曆史和既定發生過的事實,隻需要藝術加工,不需要怎麼創作。
微電影,就兩個字,原創。
兩相對比來看,韓三坪的這個決定對電影市場的意義是重大的,提高導演和編劇的創作性以達到電影市場多元化、多樣性的願景。
但對於一些沉迷於短片領域的導演來說,這就一時難以接受了,畢竟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向還是很難的。
“京城電影學院負責收錄微電影,華影集團成立組委會予以評獎,璀璨時代傳媒讚助獎項獎金,最優者擬定獎金為100萬,餘下入選者皆有獎金。”
“哇——”在場很多學生興奮了,花個幾萬拍部微電影,要是獲大獎了賺個100萬,這不發了?
“更優者,華影集團和璀璨時代傳媒會出資建組,幫助優秀者完成微電影到電影的轉型,或對優異的作品進行版權購買,費用不包含在獎金之內,額外計算。”
全場交頭接耳起來,包括那些有點名氣的短片導演也意動了。
沒有資本助力,沒有大佬幫忙,一個導演想拍電影上院線那是千難萬難的。
一百萬就算了,“璀璨杯”還能出資建組幫忙完成大熒幕電影的轉型,這才是最具誘惑力的。
現在想想,放棄短片轉投微電影好像不是很難接受。
就按照韓三坪的描述來看,這微電影是真香。
“人的命樹的影,韓三坪當著這麼多人的麵,還有媒體在,說的這個‘璀璨杯’肯定不假,明年10月1號麼……”有的導演心裡已經在打算盤了,在想創作了。
這也說明,韓三坪的目的開始起效了。
老想著去搞那些陳舊的短片乾嘛?你不要麵子國家也要臉麵啊。
敞開思維去搞原創,來搞微電影,這才對嘛。
“璀璨杯,花姐這名字取得好。”在全場嘈雜聲中,劉藝妃笑著對楚軒說道。
楚軒微微頷首,心裡泛起些波瀾。
聯合舉辦微電影大賽的事,是韓三坪由《希望》獲得成功後的一個改變短片市場的打算,也是韓三坪說通了花姐和北影張校長後的這麼一個結果。
這件事是花姐和公司的人在辦,他和劉藝妃期間聽說過,但沒有多管,卻也沒想到大賽的名字能以璀璨時代的“璀璨”命名,這讓他有點爽。
而現如今的璀璨時代在發展規劃下,影視方麵的發展依賴於文學公司的劇本創作,也依賴於文學公司將小說改編為劇本的庫存。
這樣的小說劇本化的規劃,其庫存要達到影視兩家公司的需求,是需要長遠時間的。
電視劇方麵還好說,公司有完整的體係和一定量的小說庫存,電影方麵就有所欠缺了。
而這個“璀璨杯”,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集團電影發展方麵欠缺的東西。
國外不少優秀的電影都脫胎於微電影,這樣的電影體係成長結構放在國內同樣能行。
依靠“璀璨杯”提供海量微電影故事版權和靈感,一定程度上就能加速璀璨時代影業的發展,還能從中尋找到有潛力的優秀新人導演。
對於璀璨時代來說,每年花個幾百萬的讚助,其中的反饋應是利好的。
但在他、劉藝妃和花姐心裡,以上隻是追求之一,他們還有個更大的追求。
“璀璨杯”目前隻定義為微電影獎,如果能發展起來,進化成電影獎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未來要是能跟金雞、金馬等獎項平起平坐更是他們的願景。
國內的導演為什麼老想著拿電影去國外評選?這是因為國內的電影評選體係不夠完善、不夠權威、不夠專業、不夠名利,達不到一些導演的物質和精神的雙追求。
貌似除了華表獎外,國內其餘大小獎都出過醜聞和利益糾紛的輿論,也讓民眾不太信服,多數的獎項看看就好,難以達到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點。
他和劉藝妃跟花姐對此有野望,雖然現在這份野望一點苗頭都沒有,但走一走試一試萬一就搞起來了呢,這誰也說不準。
或許這份野望比他們的命還長,但這份追求讓他們都滿含熱血。(本章完)
39314723.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