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羅西的訓練基本以判斷和意識為主,分享他在球隊中後場防守上的經驗。
作為意大利國家隊歐洲杯教練組的成員,他首先和陳小亮講的是防守戰術的演變與內核。
在穆裡尼奧新的三中衛防守體係中,兩個後腰需要在高壓防守下回撤禁區,然而在禁區外防守和禁區內防守,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作為一個超強的後場掃蕩者,陳小亮的攔截和破壞能力自然是無可挑剔的,對於球路的判斷和高空球的爭頂也是強人一等。
但一旦在禁區裡密集防守,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科目——區域盯人。
隨著現代足球越來越強調進攻的跑位與換位,不會再出現進攻隊員死站在一個位置不動的情況。
中鋒經常在禁區外回撤接球,或是拉到邊路牽扯防守;
邊鋒不再死抱著邊路不防,內切和前插搶點是家常邊防;
邊路傳中的發起者從邊鋒逐漸轉移到了邊後衛的身上;
甚至在中場球員頻繁前插進攻的情況下,一些講究控球的球隊,中後衛已經成了進攻組織的源頭。
用句老話說,就叫做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過去的人盯人戰術下,認為危險的是“人”,這種防守思路直到今天仍舊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在防守定位球時,會專門派本方的高點防守對方的高點。
但很顯然,在常規防守中,主防中鋒的中後衛不可能因為人盯人,就跟著對方中鋒跑到禁區外、或是一直跟到邊路。
在這種情況下,防守盯人的思路也出現了變化,出現了區域盯人的戰術。
區域盯人認為有危險的是那幾個“區域”,隻要派人守住區域,阻止對方進攻,就能達到防守的目的。
最典型的,就是陳小亮負責保護的禁區前沿,隻要禁區前沿不被滲透,對方就無法輕鬆的發起直塞,打穿中後衛;
隻要禁區前沿2030米範圍內沒有被放空情況下射門的機會,對方就踢不出有威脅的遠射。
區域盯人的的體係,要求的就是全隊一起行動,關閉球場上危險區域的連接,要麼擠壓對方的可控球區域,要麼切斷對方的可傳球區域。
人盯人第一次向區域盯人轉變,就是意大利鏈式防守的誕生,埃萊尼奧·埃雷拉麾下的國際米蘭在1960年代使這項創新達到了頂峰,兩獲歐冠、三奪聯賽、兩獲洲際杯,以國米球員為主的意大利還在1968年獲得了第一座歐洲杯。
但這一轉變並沒有持續太久,荷蘭的全攻全守和薩基帶領的ac米蘭,把區域盯人再一次推向了高峰,提出了“高位逼搶”的概念,把防守的區域從後場擴大到了前場,這已經非常接近現代足球的理念了。
在薩基的球隊中,球員有4個參考點——球、空間、對手和你的隊友。
既要用越位線讓對手無法發起進攻,也要用壓迫性的高位逼搶來奪回球權。
薩基理念的落實,徹底改變了後來比賽的形式,這也是很多前蘇聯、前南斯拉夫球隊瞬間沒落的原因之一,至少當時遠沒到金元足球的時代。
除了國際環境的因素,足球理念沒有及時更新導致了像布加勒斯特星、貝爾格萊德紅星這樣的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歐冠冠軍球隊被歐陸豪門徹底甩開,並且再也無法趕超。
區域盯人要求所有隊員不僅要知道球在哪、對手在哪,還要時刻知道隊友在哪,隻有與隊友一起控製住區域和區域之間的連接,才叫真正的區域盯人。
在這樣的演變下,甚至誕生了以諾伊爾為代表的“門衛”,門將也有除了門線和小禁區外,需要破壞進攻組織的區域。
但足球場上11對11,隻有完美的執行,沒有完美的戰術。
區域盯人也有他的弱點,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
一,11名球員不可能占據球場上所有的區域,對手會選擇將球轉移到防守隊員未能覆蓋的區域來尋找機會,並且通過速度來調動防守的陣型,甚至是破壞陣型。
六冠王巴塞羅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手經常會看到哈維、伊涅斯塔兩人在一個很狹小的空間內做著連續的短傳配合,或者是和回撤的中鋒、或者是移到邊路和邊鋒配合,然後吸引防守隊員過來,形成單邊的強側,然後突然將球從強側轉移到弱側。
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如果增兵壓上,多人出現在同一個區域區破壞他們的短傳配合,那他們原本占據的區域就會被遺漏;如果不壓上,那希望一個球員在一個區域裡去防守兩位超級中場,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事情。
穆裡尼奧當時在國米和皇馬選擇的就是第三種方法,乾脆放棄中前場所有的危險區域,將兵力全部部署在後場禁區附近,放任巴薩在中場隨心所欲的傳球,隻壓縮後場的防守空間,儘量讓你傳不進來。
二,對方可以通過在一個區域布置多個兵力來實現對該區域的占領。
這在現代比賽中已經很常見,邊鋒在帶球準備進攻對方邊後衛的時候,本方的邊後衛會同時壓上,造成在邊路單個區域裡,有兩個進攻隊員的情況。
一旦邊鋒內切,對方邊後衛選擇跟防,那本方的邊後衛就會被放空,獲得傳中的空間;
如果邊鋒內切,對方邊後衛仍舊選擇區域盯人,不跟防、轉而去防守本方邊後衛,那邊鋒就可以衝入禁區直麵球門。
於是在當今足壇,幾乎所有的主教練都吸收了兩者的優點,采用了折中的防守思路,就是區域盯人加人盯人結合的戰術。
以2021年歐冠奪冠的切爾西為例:
無論是352還是3421,球隊的陣型始終保持一致,這也符合了區域盯人的基本要求。
首先在前鋒線上發起高位逼搶,這也是哈弗茨和維爾納兩個德國球員能在德國主教練圖赫爾執掌下的切爾西如魚得水的重要原因。
他們本就適應這種打法,也有體力作為保障。
雖然高壓逼搶被越來越多的球隊所使用,但這種防守思路是建立在全隊絕對優勢的跑動能力和超強的體力的基礎上的。
如果你的隊員的體力還不如對方好,那使用高位逼搶無異於自殺。
換句話說,這也是有些豪門主教練為什麼會推崇這種戰術的原因,因為他們高價買來的球員本身就具備過人一等的綜合能力,尤其是以德國係主教練克洛普和圖赫爾為代表,特彆喜歡使用這種戰術。
在切爾西的中場線上,他們采用區域盯人,強調發揮坎特的攔截作用,關閉對手從中路發起傳球的路線,逼迫對方把進攻方向轉到邊路。
而在邊路上,詹姆斯和阿隆索等邊翼衛則采用人盯人戰術,死盯對手的邊鋒,同時附近的中後衛和後腰負責切斷這名邊鋒和其他隊友的聯係。
三中衛中,一旦對方有進攻隊員帶球突進,靠近的中衛就負責上前逼搶,變成人盯人防守,而另外兩人則進一步收縮,維持區域盯人,減少進攻空間。
與之相對的是穆裡尼奧的防守戰術,葡萄牙人為了打出有威脅的快速反擊,就必須要讓球員把體力留出來。
尤其是前鋒,把體力都花在了高位逼搶上,等到快速反擊需要長途奔跑時,勢必成為強弩之末。
並且羅馬的前場也不具備高壓逼搶的能力。
這也就意味著羅馬現在采用的仍舊是中前場讓出空間、從中後場開始盯人緊逼的防守策略。
說到這裡,德羅西開始講起了這個戰術下,後腰所需要注意的戰術重點。
作為2006年世界杯冠軍的全能中場與2012年歐洲杯亞軍的中後衛,德羅西對這兩個位置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在他眼裡,陳小亮的身體素質已經和24歲巔峰時期的自己不相上下了,這是讓他非常吃驚的一點,除了眼下71公斤的體重略微輕了一些,不過這與他17歲的年齡也是相符合的。
要知道皇馬4000萬歐元購入的19歲後腰卡馬文加,剛到皇馬的時候182的身高也隻有68公斤的體重。
體重是可以增的,天賦卻是買不來的。
另外,陳小亮在實戰當中表現出來的耐力與覆蓋能力更是能把加圖索都比下去一截。
鏟搶的技術與精度無可挑剔,預判和拚搶的積極性更是首屈一指。
頭球也相當不錯,但還算不上頂級。
唯二的弱點,就是控球的能力,與對區域盯人的理解。
按照德羅西的評價,陳小亮的防守就是一台搶球機器,但一旦落入到禁區裡的陣地戰防守時,密集的人員紮堆下,就沒有禁區外那種可以來回奔跑的廣闊空間。
這種情況下隨意跑動,就會打亂整個後防的防守站位,會造成其他後衛的站位重疊或是無效盯防。
他舉了羅馬對熱刺時,熱刺打進的第三球。
當時陳小亮應該選擇提前占據盯人區域,第一時間上前緊逼斯基普,而他並沒有這麼做,卻是在中間等著給隊友補防。
結果正是斯基普過掉了左中後衛伊巴涅斯,克裡斯坦特補防又不及時,導致了在左中後衛的防守區域裡沒了防守隊員,給凱恩占領該區域的機會。
凱恩前插接球後,陳小亮再去補防,又導致中路沒了防守隊員,被孫興慜趁機占領,接凱恩倒三角傳球後射門得分。
德羅西一針見血地指出,陳小亮的盯人還處於隻會人盯人的狀態。
另外在陣地戰防守時,陳小亮喜歡按照自己內心對對方球員的威脅度判斷來選擇盯防的目標,覺得誰更有威脅就去盯誰,而並不考慮自己所處的位置與隊友所處的位置。
這在對陣中下遊球隊時效果確實很好,因為對方陣中最多隻會有一位比較出色的進攻球員,甚至有些球隊全隊上下都沒有特彆出彩的球員。
而麵對一流球隊,乃至豪門時,因為對方的中前場球員裡,可能會有兩名以上的明星級球員,他們同時發起進攻時,就會讓陳小亮顧此失彼。
而一旦他的盯人判斷標準被對方主教練察覺,對方就會刻意用那個球員去和陳小亮糾纏,將他引出本該防守的區域。
足球是十一個人的運動,在儘自己最大能力的同時,該交給隊友的地方必須要交給隊友。
德羅西說了很多,一邊說還一邊在禁區前沿利用錐桶的擺放,給陳小亮講解上下補位需要考慮的各種因素。
另一片大部隊訓練的場地上,剛才就有球員在竊竊私語。
而佩萊格裡尼等人更是一眼就看出了給陳小亮開小灶的是老隊長德羅西。
訓練完,隊內與德羅西做過隊友的隊員們紛紛過去打招呼,向這位傳奇和隊魂表示致敬。
武壘、塞斯科、亞伯拉罕和第三門將波爾也繼續留下來和陳小亮一起加練,中後衛小將特裡皮也主動留了下來,隻不過今天多了一位傳奇給他們傳球、指導。
德羅西還專門指導了兩名高中鋒如何在後衛的緊逼下背身拿球,如何在後衛的封堵下選擇讓後衛和門將覺得難受的角度打門。
穆裡尼奧在辦公室裡,透過落地窗一直遠遠地看著他們,心裡說不出的滿意和高興。
練了好久,直到眾人肚子餓了,這才罷休。
陳小亮一路相送,直送到停車場。
很久沒下場鍛煉的德羅西隻覺得老胳膊老腿有些酸痛,沒辦法,歲月不饒人。
“先生,還有機會向您請教嗎?”
德羅西扭了下脖子,發出“咯噔”的骨頭聲:“有事手機找我吧,我可沒收何塞一毛錢,也不想給他打白工。”
“感謝您!今天學了很多!歡迎您有機會多回俱樂部!您可是這裡的旗幟!”
打開車門的德羅西明明已經擺手說過再見了,聽到這句話後似乎是猶豫了一下,又站起身道:“小子你知道嗎?我年輕的時候,當時還沒有網絡視頻那種東西,我是滿世界找的利物浦的錄像帶,就為了看傑拉德踢球。
這一看就是好幾年,直到我有了自己的踢球風格。
我之所以沒在羅馬退役,就是學的那個家夥,他去了美國,我去了阿根廷。
在最後幾年裡,選擇把最好的一麵留在自己的母隊,而不是等到老得都跑不動了、被球迷嫌棄了再走。”
陳小亮有些不敢相信,雖然傑拉德確實是一位超級傳奇,但德羅西在球迷心中的曆史地位、以及他的個人能力,與傑拉德並沒有什麼差距。
“先生,您和他認識?”
德羅西微微一笑:“不熟。我曾經對媒體說,傑拉德是那種萬能球員的標誌。這一刻,你看他在本方禁區布防攔截,下一分鐘,他就跑到對方禁區射門去了。中場、後衛、前鋒,在他那裡沒區彆。
說實話今天願意來教你,就是好奇,想近距離看一看讓他推崇備至、甚至放話將來一定會超過他的年輕人到底長了幾條腿,幾個肺。”
“嘿嘿,那您覺得我還差多少?”
“就你?嗬嗬,差得遠呢!”
這回德羅西是真地坐進駕駛座,關上了車門。
“先給羅馬拿個聯賽冠軍再說超過我們倆吧!”
說完,他伸出右手搖了搖,一踩油門,揚長而去。
聯賽冠軍…
兩位傳奇全能中場在各自的主隊都待了18個賽季,傾儘整個職業生涯而未能獲得過一座聯賽冠軍。
雖然德羅西職業生涯最後一年所在的博卡青年獲得了當季阿根廷聯賽的冠軍,他也出場滿5次符合奪冠資格,但彼時的他已經因為傷病宣布退役,人也離開了阿根廷。
而且這座冠軍,並不是他所真正追求的。
【咚咚咚】
嗯?
正走回更衣室的陳小亮發現係統響了。
上一場聯賽的獎勵還沒收,係統提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