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笑。
“那你以為是怎樣呢?”
他反問了一句,攤手道,
“寒門落魄,供人讀書艱難,而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為了吃飽飯還奔波呢,如何讀書識字?”
“也唯有豪門和那些世家大族,才能供族人讀書,並挑選出好苗子來加以培養。”
“所以,首批科舉的讀書人,九成來源於世家大族、顯赫門第,一成來自於寒門,剩下那麼一點點民間的奇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便是現狀。”
徐風雷攥著奏章,沉默了好一會兒,方才輕歎了一聲。
“察舉也是從士族中察,推舉也是從他們那推,現在到了科舉,還得是選他們這幫人。”
他忍不住道,
“那科舉還有什麼意義?選來選去都一樣啊!”
“這天下,還是要被他們所把持!”
李世民哈哈一笑。
“那倒也不全是,不是還有一成寒門子弟,零散幾個民間奇才麼?”
他倒是比較樂觀,擺手道,
“還算不錯啦!以前十成十都是他們呢!這回也算是撕開了一道口子了。”
徐風雷搖了搖頭。
“這士族官員的比重不往下降,陛下的皇權,就沒那麼至高無上。”
他尖銳的指出道,
“這天下,就不是李家的天下,而是李家與士大夫共天下!”
這話,原是宋朝才有。
但套用到唐朝來,更加適用!
宋朝好歹科舉製度完善了,所選官員之中,非豪門官宦子弟的比例不低。
大唐這還在摸索階段,初次科舉……形同虛設!
“與士大夫共天下……”
李世民臉色微微一沉,有些不悅道,
“你這話,說得很難聽啊……但,也的確是事實。”
“朕這裡,還有一份東西,你瞧瞧。”
他說著,又將一份折子遞給了徐風雷。
嘩啦。
徐風雷拆開一看,頓時有些繃不住了。
“厲害啊,這排在第一的家族,竟然是博陵崔氏。”
他笑道,
“李家在哪……我瞧瞧,哦,在這!”
“排在第三呐!也不錯了哈哈哈,起碼沒跌出前三。”
李二聽到這話,臉色一下就黑了。
“再敢譏諷,朕打你的板子!”
他斥道,
“朕叫人籌備編纂《氏族誌》,他們倒好,第一稿呈上來,竟讓崔氏排在第一,把我皇族放在了第三!”
“這是什麼?往輕了說,這是輕視,往重了說,這是欺君!”
“還崔氏第一……他們那麼厲害,怎麼不成為皇族?真是笑話!”
徐風雷摸了摸下巴。
“講道理,不是皇族就一定厲害。”
他認真道,
“從東漢至今,皇朝更迭,皇族的壽命並不長。”
“反倒是這些士族,在亂世中不斷壯大,數百年來能人輩出,經久不衰。比高度或許比不上皇族,但要是比長遠、比底蘊,還真有勝過。”
李世民眼角一抽。
“來人!”他一揮手。
“哎呀好了好了!”
徐風雷一看李二真要發飆,也不敢再耍嘴,連道,
“我話還沒說完呢!”
“而縱觀數百年來,隴西李氏有其底蘊,有其長度,而與此同時,陛下一統天下,讓李氏成為了皇族,也有了高度!”
“這是又高又硬啊!無論怎麼排,都應該是隴西李氏第一!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個寫初稿的人,應該打板子,打八十板子!”
李世民聽到這番話,神色方才緩和了下來。
“你也是個欠收拾的主兒,不見棺材不落淚。”他揮手示意禁衛退下,冷哼道。
徐風雷嘿嘿一笑。
他就皮一下,皮一下很開心。
“這件事,也給朕提了個醒。”
李世民指了指《氏族誌》,沉聲道,
“世家大族勢大,不可不防,不可不削!”
“朕要乾綱獨斷,不要什麼與士大夫共天下!否則他們哪天要是不滿意我皇族了,豈不是要將我皇族推翻?”
“這是朕決不能接受的!”
“你有什麼想法麼?給朕出出主意,朕打算騰出手來,打壓一下他們的氣焰!”
徐風雷攤了攤手。
“世家大族底蘊深厚,互相之間盤根錯節,貿然打壓削弱,必定會引起他們的警覺。”
他道,
“這幫人一但抱團,其力量絕對可以對抗朝廷!”
“陛下,您應該曉得隋朝滅亡的起因是什麼吧?”
李世民神色一凜。
這他當然知道。
是因為世家大族不滿隋煬帝的濫征亂罰,以楊玄感為開頭,直接造反,士族紛紛響應,戰火席卷天下,最終造成了隋朝的滅亡!
李氏也出自大族,自然知道這些大族幾百年積累的底蘊,有多麼深厚!
一家還好,若是聯合起來……絕對可以用恐怖來形容!即便是皇族都難以硬抗!
“所以,咱們能做的,隻能是溫水煮青蛙。”
徐風雷又道,
“慢慢的,潛移默化的削弱他們,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然被煮熟,再無能力反抗,隻能成為一盤菜了。”
李世民眉頭一挑。
“細說。”他壓低了聲音。
南書房內無人值守,正適合‘密謀’。
“敢問陛下,士族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徐風雷問道。
李世民略一思索,應道:
“人才?錢財?資產?”
徐風雷搖頭。
“不是,不是,都不是。”
他道,
“這些的確是優勢,也很重要,但不是最核心的。”
“最核心的,是知識,是文化水平!”
“想要當官,起碼得有點文化,能看得明白那些經典書籍吧?最最基本的,得識字吧?”
“如果連字都不認識,那是絕對沒有資格當官,去治理一方的!”
“所以,普通老百姓就與當官無緣了,反而那些士族子弟,呱呱落地就有人教他們學文識字,隻要不是太蠢,都能有個還算過得去的文化水平。”
“這,便有了當官的資格。”
李世民神色認真,全神貫注的傾聽著。
徐風雷繼續道:
“這麼一來,廣大的百姓之中,能選官的極少;而人數較少的那些家族之中,能選官的卻極多。”
“這也就造成了,朝廷隻能從士族子弟中選官,讓他們去幫忙治理天下,這也就是陛下覺得難聽的‘與士大夫共天下’。”
“難聽歸難聽,但這卻是事實,而且是短期內不可更改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