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製度,為什麼就不適用了呢?因為有兩大危害。
建奴在沒有入關之前,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毀邊入塞、大肆擄掠,而且在搶劫的時候不光搶劫牛羊牲口以及財貨,還搶劫人口。
搶人口乾嗎?搶回去當包衣,種地,這樣八旗兵就不用自己種地。
這種做法在部落還很貧困時,效果是極為明顯的,因為可以極大的激發起八旗兵的戰鬥欲望,促使他們搶劫更多包衣以及牛羊,更多的財貨。
但是自從進關尤其是跑馬圈地之後,情況就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跑馬圈地後,幾乎每個旗丁都分到了少則數百畝、多則上千畝耕地,每個旗丁前前後後也搶到了多則幾十個少則三五個的包衣。
這時候八旗兵就可以過上很安逸的生活,進取心就大大降低。
你想啊,八旗兵已經可以不用下地乾活,可以每天摟著妻妾女奴過上那等沒羞沒臊的生活了,誰還肯到戰場上打生打死?人又不傻。
正因此,八旗兵在進關之後,戰鬥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雪崩。
在另一時空,三藩舉兵作亂,八旗兵已經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康麻子不得已隻能重用包衣奴才以及綠營。
所以說,八旗製度的第一個危害就是會讓八旗兵喪失進取心。
八旗製度的第二個危害則是極大的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為在八旗製度下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料都集中在旗人手中,數量龐大的漢人隻是包衣奴才,而且絕大多數旗人對待包衣奴才又很苟刻,飯都不讓吃飽。
這種情況下,包衣哪來的力氣種地乾活?
同樣的耕地,漢族平民耕種時能夠畝收兩石甚至三石,可一旦落入建奴手中畝收五鬥都已經算是高產的,三鬥甚至於兩鬥都有可能。
也正因為這,建奴在遼東才會年年鬨糧荒。
遼東是個什麼地方?那是整個華夏最肥沃的一片土地。
區區三十多萬建奴守著那麼大一片黑土地,居然還會鬨糧荒,你能想象?
建奴的生產效率得低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會在遼東爆發糧荒?而建奴的生產效率之所以會低到這個程度,就是因為八旗狩獵製度。
這個製度隻適用於漁獵部落,完全不適用於農耕文明。
黃台吉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遺憾的是他才剛剛設立內務府,還沒來得及改革八旗製度就突然之間暴斃。
現在多爾袞也意識到了這點。
也決定對八旗製度進行改革。
多爾袞這話,讓洪承疇三人興奮不已。
終於讓他們等到了,皇父攝政王終於要改革八旗製度!
這三個鐵杆漢奸現在真是徹徹底底的站在了建奴立場,腦子裡時時刻刻想的也是建奴或者說清廷的利益。
當下洪承疇提議說:“主子,改革八旗製度勢必會遭到八旗貴族的瘋狂抵製,所以奴才以為還是需要禍水東引,借助外力達成目的。”
“借助外力?”多爾袞問道,“亨九先生,這話怎麼說?”
洪承疇說道:“就是通過與南明之間的戰爭,逐漸解除八旗貴族手中的兵權,隻要解除八旗貴族的兵權,接下來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先生的意思是再次南征嗎?”多鐸皺眉道,“怕是不妥吧?”
多爾袞也是微微蹙眉,雖然他做夢也想南征,可現在的大清確實沒這個能力。
“不不不,十王誤會奴才的意思了。”洪承疇連忙解釋道,“奴才的意思不是南征,而是不斷的以甲喇甚至於牛錄為單位,充分發揮我大清兵來去如風的騎射優勢,不斷的向南明的黃淮防線發起無休無止的襲擾戰。”
“唔,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多爾袞恍然道。
“就是將南明的黃淮防線當成獵場,讓八旗勇士前去打獵,是這樣吧?”
“對,就是這個意思。”洪承疇說道,“這麼做有兩個好處,其一可在這一過程中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逐步收取八旗兵權,實現八旗的旗務與兵權分開。”
多鐸還是有些搞不懂,問道:“該如何實現旗務與兵權分開?”
“很簡單。”洪承疇微笑著說,“出兵之前隻說到河南、山東擄掠人口,旗主貝勒必定會同意分擔軍需,畢竟有好處可分嘛。”
“誰不希望自己家的包衣能夠多幾個呢?”
“等到軍需集中於內務府之後,再宣布具體作戰方略。”
“此時木已成舟,各旗的旗主貝勒想反梅也是來不及。”
“然後利用軍需,逐步控製各旗的將領,簡單一點說就是,服從主子或者內務府的,就可以得到足夠的軍需,不服的就得不到軍需。”
“這樣一年下來,各旗將領就會習慣於服從主子和內務府。”
說此一頓,洪承疇又說道:“到時候主子再宣布旗務與兵權分開,就再沒人敢反對,這一來主子和內務府就獨攬兵權,然後就可以循序改革八旗製度。”
多爾袞輕嗯了聲,又問道:“亨九先生,第二個好處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