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急遞?”多爾袞頓時間臉色微變,洪承疇等也是神情一凝。
拿匕首劃開火漆,再取出書信匆匆看完,多爾袞的那點因為水師即將可以趕到戰場的好心情瞬間就煙消雲散。
八旗蒙古被打殘了。
“主子,出了何事?”
洪承疇小心翼翼的問多爾袞。
“你們自己看吧。”多爾袞將書信遞給洪承疇。
洪承疇接過書信,範文程和寧完我也是一左一右湊到洪承疇身邊。
三個人快速看完,臉上都是流露出難以置信之色,明顯被震驚到。
侯方域這時從洪承疇手中接過書信,多爾袞見此居然也沒有製止,這讓旁邊侍立的曹爾玉感到十分的不服氣。
因為曹爾玉無奈的發現,他跟侯方域之間的距離正在快速的拉開。
他曹爾玉仍隻是個奴才,可是侯方域卻在向洪承疇他們幾個進化,正在變得越來越受多爾袞的器重,怎麼可以這樣?
“主子,此事非同小可。”侯方域斟字酌句的說道。
“明軍不過區區八千騎,而且還遭受到了我六萬大清騎兵之伏擊,可最終結果卻是明軍完勝而我大清騎兵卻遭完敗!”
“個中原因若是不弄清楚,”
“今後恐怕難免會重蹈覆轍。”
“此言在理。”多爾袞肅然說,“那你們說,我大清兵是因何落敗?”
洪承疇說道:“從奏報上來看,十王之用兵沒有任何可以指摘之處,戰場的選擇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畢竟明軍也中了埋伏。”
“然而最終之結果卻完全出乎預料。”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明軍的那個軍陣。”
“亨九,你是說明軍騎兵下馬之後所列的那個方形陣?”多爾袞若有所思道,“此陣有何獨特之處?竟能幫助明軍取得如此令人難以置信之戰績?”
“主子,主要還是因為自生火銃吧。”侯方域肅然說道。
“自生火銃?單憑自生火銃似乎不足以阻擋騎兵衝擊吧?”
多爾袞腦子裡回想起清順之間的河套大戰,八旗漢軍也曾經嘗試過用燧發槍來阻擋偽順騎兵的正麵衝鋒,但是最終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必須承認,建奴這個漁獵民族的學習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老奴時代,便完成了對明軍偏廂車的學習,進而仿製出了笨重但是更堅固的楯車,這些楯車在老奴搶占遼東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到了黃台吉時代,更是開始仿製紅夷大炮並且組建第一支火器部隊——烏真超哈。
這支火器部隊在建奴與明朝、察哈爾蒙古以及朝鮮的戰爭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正是從黃台吉時代開始,火器開始成為戰場主流。
而多爾袞的學習能力甚至還在奴爾哈赤與黃台吉之上。
關於這點,隻要看他對八旗製度的改革就能看得出來。
“主子,奴才也是說不清楚,最好還是問問十王的信差。”
侯方域其實也是弄不清楚其中的訣竅,事實上除了崇禎,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能弄清楚其中的訣竅,按照另一個時空的曆史軌跡,步兵空心方陣至少還需要六十年才會出現,區區侯方域又怎可能知道其中的奧妙?
但是侯方域的這句話也點醒了多爾袞。
“噢對。”多爾袞問曹爾玉道,“十王的信差呢?”
“呃啊?”曹爾玉苦著臉說道,“奴才已經讓他回曲阜了。”
“蠢貨,快去追回來!”多爾袞大怒道,“要是追不回來,你也彆回來了。”
“嗻!”曹爾玉嚇得臉都白了,趕緊急吼吼的離開中軍大帳去追多鐸的信差。
還好,多鐸派來的信差因為趕了兩天兩夜的遠路,人和馬都累得不行,再加上又是回程所以並沒有走遠,很快就被追回來。
“奴才莽圖,叩見皇父攝政王。”
鑲白旗紅甲喇莽圖一甩衣袖,給多爾袞打了個千。
“免了。”多爾袞一擺手問道,“莽圖,十王大軍圍攻明軍時你在場嗎?”
“回皇父攝政王話,奴才當時就在場,而且就在十王身邊。”莽圖點點頭說,“因而從頭至尾看了整個戰鬥過程。”
“好,那朕有幾個問題想問你。”
多爾袞想了想問道:“當時明軍擺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陣形?”
“是一個長方形陣。”莽圖不假思索的答道,“長度約兩百步,寬約一百步,從裡到外總共分三排,每排三千個不到的明軍。”
多爾袞聞言便立刻開始默算起來。
長為兩百步寬為一百步的長方形,周長為六百步。
每排站三千個明軍,也就是一步之內有五個明軍。
“莽圖,這不對吧?”多爾袞問,“有這麼多明軍?”
“回皇父攝政王話,確有這麼多明軍,當時還有人數過。”
莽圖十分肯定的說:“明軍當時的站隊非常整齊,很容易數清楚,總共八千多明軍,每排大約兩千七百個差點。”
“那明軍不是得緊緊的挨在一起?”
“是的,是這樣的,明軍當時就是緊緊挨在一起,甚至需要側身。”
“尤其是前後兩隊明軍更迭之時,更是需要完全側身才能夠穿過。”
“真是緊挨在一起?”多爾袞的腦子裡有一道閃電劃過,隨即恍然大悟道,“如此說來朕便明白了,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洪承疇等幾人也是恍然。
隻有曹爾玉和莽圖兩人一臉懵,心說你們都明白什麼了?
洪承疇說道:“主子,如此就說得通了,一步並立五個火槍手,則同等寬度的火力就可以增加至少三倍!如此確實有可能擋住騎兵。”
侯方域的關注點卻是另外一個:“那個刺刀是怎麼回事?”
“噢對,還有刺刀。”多爾袞如夢方醒道,“明軍自生火銃的刺刀是怎麼樣的?”
“回皇父攝政王話,此物的大概形狀是這樣子的。”莽圖說著,就拔出腰刀在地麵上畫了一幅草圖,最後說道,“此物是套在自生火銃的銃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