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達五十餘斤的鎧甲,對李楊來說並不算重,他平時很少穿,因為這東西穿在身上顯得太過於笨重,身穿重甲的李楊,看上去好像是一頭熊似的。
“袁軍到哪裡了?”李楊問道。
“剛剛斥候來報說,袁軍再有一個時辰便抵達鐵牛河邊。”
“一共來了多少人馬?”
“步騎共計一萬五千人馬,步兵為主,騎兵約莫隻有四五千人左右。”
李楊側頭看了看趙雲與典韋,微笑道:“怕嗎?”
典韋勾了勾嘴角,淡淡的說道:“此生能與主公同生共死,實乃人生一大幸事!戰死沙場是每一名幽州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譽!”
“說的好!”趙雲衝典韋豎了一個大拇指,道:“雲,願隨主公同舟共濟,共赴時艱!”
正當此時,太史慈從帳外走了進來。
太史慈向李楊拱手行了一禮,繼而開口說道:“未曾想典韋也能說出這樣一番大道理來,從前隻當他是個悶葫蘆,現在看來卻也是個性情中人啊。”
趙雲微微一笑,看向太史慈,來了個神助攻,道:“其實你也是個悶葫蘆!”
太史慈微微一怔,隨後帳內便發出了陣陣的哄堂大笑之聲。
“諸位兄弟,各自珍重,若此戰我等僥幸得勝,我請諸位喝酒,喝好酒!”
李楊又與三人叮囑了幾句,隨後率先一步走出了帥帳。
典韋三人亦步亦趨的跟在了李楊的身後,一齊走出了營帳。
當眾人出帳之後,映入眼簾的是早已集結完畢的三千名幽州勇士。
李楊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首詩,於是他當即大聲的朗讀了出來: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一首詩念罷,李楊繼續朗聲說道:“將士們,雖然我們的處境很艱難,但我們的忠貞報國之心卻從未改變,我們願意為生活在幽州的千千萬萬黎民百姓們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
“幽州必勝!”李楊振臂高呼道!
李楊話音剛落,現場當即響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呼之聲:
“必勝!”
“必勝!”
“必勝!”
見軍心可用,李楊感到十分的欣慰,轉身衝趙雲三人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各自去做戰前準備。
趙雲、典韋、太史慈三人衝李楊拱了拱手,便各自率領本部人馬先行離開了!
大戰在即,戰前準備皆已完成,遼東勁弩皆已上弦,武器磨得十分鋒利,盔甲擦的異常明亮。
此番李楊準備的不可謂不充分了,三千人馬共帶了十萬支弩矢,四千五百架遼東強弩,六千柄百煉鋼刀,六千塊藤牌,五千杆馬槊,以及六千套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