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恭聲應“是”,在三夫人和人說閒話的時候指揮著小丫鬟們上茶上點心,幫著黃夫人等人安排打牌的地方,查看晚宴的菜式……
十一娘則怕戲開了鑼嚇著謹哥兒,抱著他轉了一圈就帶著他回了正屋。
四娘看著就跟了過來,拿出一個匣子遞給十一娘“這是七娘給謹哥兒的。,十一娘道了謝,和四娘在臨窗的大炕上坐了“七姐這些日子在忙什麼呢?我給她去了封信,五弟妹給她去了三封信,都讓她來燕京玩些日子。她回信隻說家裡有事在忙”等忙完了就啟程,結果我們等到今天也沒有等到……”
四娘聽著猶豫了片刻,低聲道“七娘上個月就到了燕京!”
十一娘大吃一驚“既然到了,怎麼也不來我這裡歇個腳……”轉念想到她是活潑好動的人,來了燕京這麼長的時候不到徐家來串門,和她的性子完全是背道而馳,又想到她一直沒有生育,沒等四娘回答,已急急地道“四姐,七姐是不走出了什麼事……”
幾個姊妹裡,十一娘行事最沉穩,又嫁了貴夫,她說給十一娘聽,就是想和十一娘商量個主意的。
“還不是為了孩子的事。”,她沉聲道,“朱家開了祠堂,要七妹夫拿主意要麼休妻,要麼納妾,要麼過繼……”
“那七姐夫怎麼說?”,十一娘聽得心裡突突直跳。
“七妹夫同意過繼……”
十一娘長籲了口氣。
“可朱家老太太卻不同意……”四娘道,“先鬨了一場。七妹夫好不容易平息了下去。朱家又為過繼的事鬨騰起來……”
朱安平雖然家大業大,富甲一言。可這個社會更重視血統和子嗣。身世清白的未必就願意讓孩子過繼,有貪念的,往往孩子的品行讓人不放心,更擔心孩子大了被親生父母挑唆,鬨得家宅不寧。
十一娘道“是為了過繼的人選嗎……”
四娘點頭“朱家老太太的事好說,畢竟是一家人。可這一次,卻是族裡的事,朱安平被弄得焦頭爛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七娘更有自己的心思。就跑到燕京來了。謹哥兒周歲禮”本來我準備勸她一起來的,可她說,自己弄成這個樣子了,來了白白讓人看笑話,死活不肯來。我勸了半天也沒有。隻好把啟哥兒交給她看著”自己一個人來了……”
對外她們是羅氏女。對內,她們卻是大房和二房。要不然”七娘在這種涉及到她自身利益的關鍵時刻也不會第一時間找到的是四娘了毗——她們畢竟是一母同胞的。如今四娘特意對她坦然七娘的困境,她心裡隱隱有點明白。
“七姐有自己的心思?”,十一娘問道,“那七娘是什麼意思……”
四娘目光中就流露出幾分欣慰。
和十一娘這樣的聰明人說話果然乾脆利落。
“七娘的意思過繼可以,必須是她先的人。要不然,她寧願和離……”
七娘是怕過繼的孩子養不家吧!
她沉吟道“七姐夫不同意嗎……”
“七妹夫也是這個意思。隻是在人選上……”,”四娘說著遲疑起來。
十一娘就靜靜地望著她。
她沉思了好一會,凝重地道“七娘想過繼我們家的啟哥兒。”,“朱家肯定不會同意了……”十一娘失聲道,“皿姐夫呢?四姐夫同意嗎……”
“你四姐夫這邊好說……”四娘的目光有閃爍,“萬一到了那一步,讓爹和娘來勸你四姐夫。
就是朱家那邊,你姐夫同意”可朱家的人死活不同意……”
二老爺和二太太對餘怡清有再造之恩兩位老人家如果開口,餘怡清就算心裡再抵觸隻怕也要仔細思量一番,這件事未必沒有成的可能。可朱家的人要是不同意……宗族決定的事就是官府也沒有權利乾涉。難道還讓徐令宜利用官府的威嚴去要挾朱家的人不成?如果是這樣,餘怡清也可以辦到,不一定要徐令宜出麵!
念頭閃過,十一娘道“四姐的意思是……”
四娘苦笑“要是事情到了那一步,你四姐夫那邊,我隻能說是七妹夫的意思。提也不能提朱家不同意的事。說服朱家的事,隻好請侯爺出麵了!”,“這件事事關重大……”十一娘肅然道,“我先探探侯爺的口風吧……”
十一娘能答應在徐令宜麵前說話,四娘已經很感激了。連聲道謝。十一娘卻想著另一樁事。
“四姐……”她道,“要是這件事成了,啟哥兒……”
四娘的眼淚毫無征兆地落了下來“我隻當這孩子是為七妹生的……”卻忍不住捂麵痛哭起來。
十一娘望著四娘半晌無語。
晚上和徐令宜歇下,她心裡很矛盾加——跟徐令宜說,這事可能會成,不能跟徐令宜說,這事肯定不成。一邊是七娘以後的幸福與否,一邊是徐令宜的為難……孰重孰輕,她明白,卻沒有辦法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