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一個是李鴻藻,李鴻章介紹李鴻藻時說“這個人還是很公道正派的,做事一般還是出以公心的。隻是遷腐一些,自視清高。
在他麵前,一定要注意謙卑一些,還有就是,想要獲得他的好感,還是要憑真本事,得拿出一些真東西的。”
袁世凱知道李鴻藻是李鴻章的死對頭,現在正到處呼籲要李鴻章的命。李鴻章能這樣的評價他,足見其看人看事還是公平的;袁世凱更加欽佩李鴻章的為人。
李鴻章為袁世凱推介的第二個人是慶親王亦匡,李鴻章介紹此人是說“這個人心眼沒那麼多,也沒有很多的彎彎繞。比較好交,也重感情,重義氣。這個人最大的長處是識大體,由於太後特彆的寵愛有加,在朝廷之上能量很大。他有個毛病,喜歡這個,……”
說著,李鴻章做個手式,表示這個人愛財,喜歡收禮。
袁世凱點頭,表示他記下了,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看到這位對自己恩重如山的人,其本人四麵楚歌,還在儘心竭力為自己的今後打算,還在努力為自己指點迷津,還在為自己搭橋鋪路,袁世凱很感動。
離開的時候,李鴻章把袁世凱拿來的土特產收下了,一包高麗參又交還給袁世凱“這東西,你每次給我捎來的還有很多,離開朝鮮了,不那麼好搞了,以後派上用場的地方很多,慶親王應該能喜歡這東西。”
“我帶回來不少,手裡還有。”
袁世凱沒接,他知道恩公的“慶親王應該能喜歡這東西”這句話用意。
“慰庭賢侄,我們是自己人,自己人就不必客氣了。”
李鴻章態度堅決。袁世凱看到恩公實心實意,也就沒再嬌情。
一八九五年五月,袁世凱告假回河南省親。
後奉旨進京,八月二日由吏部安排和引見,光緒皇帝召見了袁世凱。
這是袁世凱的第一次麵君。
此前,光緒皇帝是聽說過袁世凱的,印象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
這一次見到本人,感覺還是不錯的。想到自己總有一天要親政,手上是需要有人可用的,光緒讓吏部把袁世凱暫時安排在督辦軍務處當差。
讓光緒無論如何想不到的是,麵前的這個袁世凱,在很長的時間裡,成為他最恨的人。成為他一直想將其千刀萬剮的人,隻是一直到死,都無法如願以償。當然,這是後話。
袁世凱在督辦軍務處,其實是個閒差,整日什麼事也不乾也沒有人找毛病。
官場有不少這樣的位置。說好聽的,是儲存官員。說難聽的就是養閒人,把一時半會安排不了的官員先養起來。
樂得清閒,優哉優哉,對有的人,可能是正巴不得。有時間出去挖挖門子,跑跑官,想辦法找個好位置。
但袁世凱不同,他是個乾事的人,是個在其位謀其政的人。
本來就是個閒差,本來就是個沒事乾的地方,袁世凱能怎麼辦?
這還真沒難住袁世凱,因為,他在督辦軍務處的一項職責中找到了事做。
這一條職責是這樣寫著“負責整頓舊軍,訓練新軍。”
他馬上想到到,自己應當做點什麼了。
設一個衙門總要編排一些崗位責任。而這些條條框框,主要是寫給彆人看的,沒人會當回事。
而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你不拿它當回事,它就不是回事。你要是拿它當回事,沒準它還真成了事。
中日甲午戰爭,陸軍敗得一敗塗地,水軍更是全軍覆滅。
舊軍的腐敗無能,讓國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改革舊軍隊,訓練新軍隊,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袁世凱對此,體會更深。
比如,他常對彆人說,“各軍皆不知槍炮”,如天津運來的快炮,沒有鞍套、馬匹和炮油。放炮時則“門澀,一敗就棄”,炮彈也太少,不到十分鐘就打完,大炮就成了廢鐵。
而很多士兵,槍拿到手都不知道瞄準,順過來就發。不是指哪兒打哪兒,而是打哪兒指哪兒。
這樣的軍隊能打仗嗎?更不用說紀律敗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