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請願大潮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3章 請願大潮(2 / 2)

從一九零七年秋天起,各地立憲派便紛紛上書清廷,要求速開國會。而在一九零九年十月各省谘議局第一次開會時,江蘇谘議局議長張謇通電各省谘議局,建議組織國會請願同誌會。

經過一個多月的多方聯絡,各省代表於十二月十八日陸續抵達上海,開會商議請願速開國會之事。

在張謇的策劃聯絡下,一九零九年十二月中旬,十六個省的谘議局的代表,在上海成立聯合會。

聯合各省的督撫和谘議局,要求中央政府召開國會,建立責任內閣。

他們組織了三十三人國會請願團進京請願。名為“谘議局請願聯合會”,請願書出自狀元張謇之手。

主要的要求是一九一一年召集國會,在此之前應設“大政谘詢”,並召開臨時國會,從速組織責任內閣。

請願完全是和平的方式。

都察院的大人們對此類乾涉朝政的帖子向來十分反感,因而沒有為他們代奏。代表們失望之餘,便開始利用各種關係遍謁朝臣,尋求支持。

他們首先去求見的是首席軍機奕匡和其他軍機大臣。

奕匡一向圓滑,他對請願代表說“我亦國民一分子,自必幫忙”,那桐也表示讚成。

在經過他們的爭取後,鹿傳霖和戴鴻慈也表示理解。但在訪問一些皇族親貴的時候,肅親王善耆、貝子溥倫和鎮國公載澤則避而不見。而貝勒載濤和毓朗則表示將“竭力相助”,總算是讓代表們感到些許安慰。

與此同時,各省督撫也紛紛致電清廷,請求“俯從輿論,速開國會”。隨後,禦史江春霖(也是資政院議員)特意上折“奏請縮短國會年限”。不僅如此,連旗民也加入請願隊伍,他們“公推代表,赴都察院呈請代奏速開國會”。在這種情況下,都察院隻好將這些請願書一同上奏。

儘管經過一番很大的波折,請願書還是送達到了最高統治者攝政王載灃手中。

清廷在對請願書答複的諭令中,對代表的愛國熱情表示讚賞,對各地表現出的立憲積極性給予了充分地肯定。

但是,要求大家充分考慮中國的國情,做什麼事都不能過急,所謂欲速則不達。九年立憲既然是已經定下來的大政方針,還是不要改變為好。客客氣氣的拒絕了這一次地請願要求。

請願團的目的雖然沒有達成,但能看出新一屆的清政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在克服慈禧太後當政時期的固執和傲慢。至少已經能夠有個平和的姿態,傾聽來自民間的聲音了,這個進步還是應當肯定的;儘管完全是在敷衍。

回想一下當年的公車上書,請願書根本就沒交到皇帝的手中,那麼多人發出的聲音,清廷根本不當回事。

遭到拒絕的谘議局的代表不甘心,也沒有放棄。對於這個結果,各省請願代表們並不感動吃驚。如果請願一次就能成功,那就不叫中國的朝廷了。

於是,他們經過商議後,決定再次發動請願。而且要擴大請願代表的範圍,並廣泛征集請願簽名,以壯聲勢。

同時,請願代表們還製定了章程並成立了“國會請願同誌會”,北京設立總部,各省各埠設立支部,隱然已有政黨之雛形。

一九一零年六月初,經過“國會請願同誌會”的努力,各省代表們再度進京,發動第二次請願。

這次請願代表擴大到一百五十人,除了各省諮議局議院外,還包括了各省商會、學會及華僑代表等。而且,令人鼓舞的是,這次請願還征集到三十萬人的簽名,其規模遠遠超過第一次。

進京請願代表再次來到都察院,呈遞了十份請願書。雖然十份請願書各有側重不同,但結論隻有一個,那就是“速開國會才是弭亂救亡之策”。請願代表們還警告說,如果不速開國會,“漢唐元明末造之禍,必將複見於今日”,與其等“大難已作同遭玉石俱焚之慘,何不及今力持大體,俯順民情,速開國會,以弭亂於無形乎?”

這次都察院沒有為難,而是立刻代奏朝廷。

請願書上去後,朝中大臣開始分化,有人力主“嚴旨震嚇”,以免代表們“嘵嘵不休”;有人則認為“民心不可失,民怨不可積,須婉言對付,免生枝節”。據說載灃看到請求立憲的簽名者已經有三十萬之多時,也曾忍不住拍案大呼“人民請願如此之多,倘再不準,未免大失民心!”

但是,這些大員們討論下來,覺得還是不能輕易服軟;萬一這先例一開,以後這些老百姓都群起效尤,朝廷的威嚴何在?豈不是留下極大的麻煩。

於是,六月二十一日下發諭詔,以“財政困難,災情遍地”為由,堅持“仍俟九年籌備完全,再行降旨定期召集議會”。

這一次的拒絕態度強硬,明確提出“宣諭甚明,毋得再行瀆請。”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很遺憾,這個政府畢竟還沒有學會如何正確麵對,人民日益增強的民主意識,如何傾聽發自民眾地呼聲,更談不上正確對待民眾的請願活動。

第二次請願失敗後,代表仍未氣餒,他們通電各省“務必再作第三次請願之舉,矢以百折不撓之心,持以萬夫莫拔之力,三續,四續,乃至十續,或可有望成功。”於是,他們便展開了規模更大的第三次國會請願活動。


最新小说: 我,有間客棧是怪異 病弱美人在詭異世界封神 幫人求子,卻險喜當爹! 以聲吻心 暴君:開局召喚典韋 斬神原神:神隕同盟 靈魂手帳2 詭異之上 那是驚悚係統!你管他叫小乖乖? 猝死轉生,為了改變選擇嫁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