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二年(一九一零年)春授陸軍部尚書,至夏時卸除欽差大臣職返國履任,並兼訓練近畿陸軍各鎮大臣,同年底升陸軍大臣。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頒新內閣官製,廕昌出任陸軍大臣。
蔭昌和袁世凱關係很不錯,對袁世凱也很欽佩,後來也一直跟著袁世凱,身居高位。
他到袁世凱病室,先問候了幾句,袁世凱也裝出很感動的樣子,說了一些感謝話。
說起武昌戰事,蔭昌說“武昌係烏合之眾,無人主持,不難撲滅。……”
他說了很多,袁世凱都未接話,隻是一個勁地搖頭。
蔭昌問他怎麼看,他還是搖頭不答,再三問,袁世凱才言道“蔭大人,聽我一句,武昌之事,決非您想得那麼簡單。誰說武昌沒人主持,不是有黎元洪嗎?那可是個能文能武之一。我早有耳聞,此人在軍中威望極高,應該也善於用兵。”
蔭昌請教武昌的仗得怎麼打?袁世凱說了六個字“切勿輕舉妄動。”
蔭昌想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袁世凱顯得很神秘,一副天機不可泄漏的模樣,說隻需切記這幾個字就行了。能說早早平定了武昌戰事,還有他袁世凱什麼事了嗎?說多了,蔭昌什麼時候隨口說出去,說不定會給他帶來禍端。
“切勿輕舉妄動”,這幾個字怎麼理解都可以,用大家常說的話——沒毛病。
是的,“切勿輕舉妄動”,????這幾個字怎麼理解都有可以,但蔭昌對袁世凱在其中所表達的要領卻心領神會,他正愁進展緩慢。
袁世凱這六字箴言,使不懂實戰的蔭昌如獲至寶。他在後來的軍事行動中,給予了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使清廷愈發陷入被動之中,從而給袁世凱幫了大忙。
蔭昌這次來,本來還想請袁世凱給其北洋老部下們打個招呼,但想到自己是三軍統帥,請一個閒賦在家的人幫忙,終於沒能說出口。
蔭昌走後,袁世凱在十六日又給奕劻寫了一封信,意思是他真的不是故意刁難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要求的事情是最起碼必須解決的問題。
他催促奕劻,這些事應儘快辦理。
阮忠樞回去後先見了奕劻,把袁世凱寫給他的和寫給載灃的信都給他看過。
奕劻看過後,讓阮忠樞把給載灃的信,即刻送過去。
本來,給袁世凱的諭令寫好送走後,載灃又後悔了。猶豫了一陣,見想追回時間已來不及,也就隻能作罷。
見了袁世凱的信後,反而一陣輕鬆。心想,你們這些人都讓用袁世凱,我用了,袁世凱不肯出山,我有什麼辦法,這下子可以有交待了。
隨口問了一下袁世凱的情況,特彆是關心的問了袁世凱的足疾。阮忠樞學了袁世凱的話。載灃品了品,覺得味不對。把袁世凱的信再仔細看了一遍,起用袁世凱的意願反而更加堅定了。
載灃叫人請來奕劻,將袁世凱的信拿給奕劻看,奕劻已經看過,裝模作樣又看了一遍。
看完,載灃問他的作何想法?
奕劻說袁世凱這不是借故推脫,他是有苦衷的。這隻能進一步說明袁世凱是個乾事的人,也一心想把事情辦好。
載灃問奕劻為什麼這麼說?
奕劻說,事情明擺著,你讓他赤手空拳去當這個湖廣總督嗎?他怎麼乾?
“不是說了嗎,所有湖北的軍隊和各省援軍都歸他節製嗎?”
“湖北還有軍隊嗎?援軍,誰看到援軍了?能有人去增援嗎?路權之爭搞得鄰近幾省個個自顧不暇。”
“那怎麼辦?”
載灃聽明白了,覺得奕劻的話有道理。
奕劻於是把袁世凱的要求,變成了自己的意見,說給了載灃。
載灃沒表態,隻是在袁世凱的信上寫下“現在武昌,漢口時機緊迫,該督鳳秉公忠,勇於任事。著即迅速調治,力疾就道,用副朝廷加倚任之至意。”
已經稱袁世凱為“該督”了。但對奕劻提出的現在馬上應辦之事,沒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