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十月二十二日,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和立憲派人士,共同領導湖南新軍在長沙起義。殺死巡防營統領黃浩,巡撫餘誠格潛逃。起義軍成立了軍政府,宣告湖南脫離清廷而獨立,焦達峰和陳作新被推為正副都督。
焦達峰,原名大鵬,字鞠蓀,湖南瀏陽龍伏鎮達峰村人,“達峰”為其在日本時署名。
焦達峰出身於富裕的地主家庭,他四歲入私塾,人極聰慧,九歲即能作詩。一八九九年,入瀏陽縣立南台高等小學堂,開始接受新知,因不滿清廷腐敗顢頇,逐漸產生反清思想。十六歲時經人介紹加入洪福會,這一經曆為他獻身革命後長期從事會黨工作打下了基礎。
日本以明治維新走上富國獨立之路令焦達峰心向往之,因此,一九零三年,他進入長沙高等普通學堂學習,兼習日語以為留日準備。一九零五年,焦達峰自費前往日本留學,在東京東亞鐵道學校學習鐵路管理與爆破技術。日本留學生活開闊了焦達峰的視野,也促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八月同盟會成立,焦達峰加入同盟會從事會黨聯絡工作。一九零六年,焦達峰奉黃興之命回湘參加萍澧瀏起義,擔任瀏陽會黨鐵血軍總司令李金奇的聯絡參謀。起義失敗後,焦達峰遭清廷通緝,逃亡日本。
一九零七年,焦達峰擔任新成立的同盟會調查部長,成為同盟會骨乾。因不滿同盟會集中全力經營華南的策略,焦達峰與張百祥、孫武等人在日本組織成立共進會,以圖在長江流域中部地區進行革命。
一九零九初,焦達峰和孫武奉命回國籌劃起義,四月,在漢口設立共進會總機關。八月,焦達峰前往湖南成立湖南共進會機關,並積極聯絡集聚湘贛會黨進入共進會,為將來起義準備基礎。
一九一一年四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前,焦達峰在湖南策劃準備以響應之。但是黃花崗起義慘遭失敗,焦達峰隻好和楊任等人前往武漢與孫武等商議兩湖共舉義事。七月回湘,加緊聯絡新軍及巡防營工作,並說服立憲派共同合作。
陳作新,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一八九九年隨唐才常在湖南聯絡會黨,準備舉事。一九零二年入湖南弁目學堂學習軍事,畢業後任新軍二十五混成協炮兵營排長,旋改任步兵四十九標排長,因倡言革命被撤職。一九零五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一九零九年該協創辦隨營特彆班和測繪班,兼任教官。一九一零年春,長沙發生搶米風潮,拒絕參與鎮壓,擬乘機起義,再次被革職。仍留長沙,在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
武昌首義一舉成功。消息傳到湖南,人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焦達峰在首義之後三天才獲得確信,他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有關響應武昌首義事宜,並派人前往瀏陽,通知洪江會準備進入省城。十三日,由陳作新出麵,召集新軍代表安定超等人開會,商議軍事行動方案。
十四日,又召集包括立憲派在內的各界代表開會。與會代表三十餘人,湖北軍派來的代表藍綜、龐光誌應邀出席,會議決定湖南成立以焦達峰、陳作新為首的中國同盟會戰時統籌部,負責領導起義,定於十月二十日舉義,以響應武昌首義。嗣因會黨徒眾未能如期趕到,擬延期至二十三日起義。
二十日,陳作新得知黨人饒運鈞前往水陸洲運動巡防營時被捕,拘於五十標禁閉室待斬;巡防營統領黃忠浩敦請巡撫餘誠格下令,限二十二日將新軍一律調離長沙,調集巡防營勁旅至省垣自衛。事危時迫,焦達峰、陳作新商量決定提前至二十二日起義。
十月二十二日清晨,長沙新軍正式宣布起義。四十九標代表安定超朝天放了三響信號彈,站在操坪石凳上宣布焦達峰的作戰命令。起義隊伍分兩路攻城,一路由焦達峰、彭友勝率領四十九標二營後隊,會同五十標及馬隊由北門進城,占領荷花池軍裝局。另一路由陳作新、安定超率領四十九標二營前隊、右隊、左隊,會同輜重、工程兩營由小吳門進城,占領諮議局。
北路軍未鳴一槍,迅速人城占領軍裝局,東路軍開始因巡防營長官督率士兵閉城相抗,相持了一段時間。但在義軍強大的宣傳攻勢下,陳作新與巡防營管帶交涉,打開了小吳門城門,東路軍亦未開一炮就占領了諮議局。下午三點,東路軍與北路軍會合,由焦達峰、陳作新、曾傑、成邦傑、安定超、李金山等率領一部分新軍,馳赴巡撫院轅門及附近又一村,四堆子、五堆子一帶,包圍巡撫部院。
當焦、陳進入巡撫院內時,發現巡撫餘誠格已經潛逃,炮兵營正目李金山將巡防營統領黃忠浩刺傷,押解至小吳門城樓斬首示眾。巡撫院門前的旗杆上掛出了第一麵“漢”字大白旗,一時間,長沙城內到處白旗招展,長沙起義就這樣順利成功了!
當日晚上,各界代表湧入諮議局,商量成立臨時革命的問題。
會議由同盟會員文斐主持,在討論組織新人選時,陳作新提議由焦達峰充任湖南軍都督,表示自己願意出任副都督一職。
焦達峰則表示“原議沒有副都督的設置,我讓你當都督就是。”
經過大家反複討論,最後按照陳作新的提議,“公推焦達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這一提議在一片掌聲中獲得通過。
次日,焦達峰、陳作新在巡撫衙門就任中華民國湖南軍正、副都督職。
同日,陝西新軍起義,西安將軍文瑞於次日投井自殺,護理巡撫錢能訓被拘。前陝甘總督升允逃跑,陝西宣告獨立。
立憲情願運動的迅猛發展,陝西各地也布滿了求新變革的乾柴烈火。四川人民的保路運動,更給了毗鄰的陝西革命黨人的反清鬥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根據同盟會組織的決定,陝西革命黨人原擬於武昌首義前的十月六日(農曆八月十五日)起義。但由於陝西當局防範嚴密,加上連日陰雨等原因,起義未能如期舉行。
中秋節後,已聽到風聲的清政府陝西當局,派人四處探聽,甚至拆查信件,以獲取革命黨人的起義計劃。
經過一番偵探,查出健本學堂、公益書局是革命黨人的秘密活動據點,同時查出一些革命黨人姓名,立即電奏清廷。清廷複電,下令就地處決被發現的革命黨人。
武昌起義爆發後,陝西當局更加恐慌,為了逮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他們決定把新軍分批調到外縣。一方麵分散新軍力量,另一方麵分頭捕殺革命黨人,同時調駐紮在外縣的巡防隊到省城西安,加強城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