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個彆和劉承恩說的那幾句話他很愛聽,也印象深刻。
但是,對方的狂傲還是激怒了他。而另一方麵,長時間的按兵不動,也對清廷那邊無法交待。
此前,他對馮國璋的要求是保持和對方的對峙,暫不進攻。現在,他改變了主意,臨行前布置馮國璋,做好必要的準備,一舉攻克漢陽。
是想再給這些革命黨一記重拳,讓他們進一步清醒清醒。
馮國璋正立功心切,高興地接令。
清廷又發急電催袁世凱這位內閣總理大臣歸位了,袁世凱不能再推辭了。他把前線的軍事完全交待給馮國璋,帶領大隊的衛隊,浩浩蕩蕩北上;十三日抵達京城。
第二天,隆裕太後和載灃召見了袁世凱,對他進行了勉勵;也殷切希望和要求他不要辜負朝廷的重托。
袁世凱誠惶誠恐“世凱拜此大命,膺此大任,日夜苦思,不知如何能上安聖慮,下除民苦。”堅決表示“殺身成仁,以古聖賢之心為心,……誓為清廷保全社稷。”
隆裕皇後是個心地善良之人,看到袁世凱誠懇的樣子,很為感動,關心的問起了袁世凱的足疾?
袁世凱感動的回答已經沒什麼大礙了。
載灃詳細地問起前線的戰況。袁世凱說叛軍的總司令部設在漢陽,他動身前已經布置好了收複漢陽的作戰,不出特彆的情況,很快當有好消息傳來。
載灃和隆裕太後聽了後,很高興,也很受鼓舞。
從他們的表情看,應該是在為自己所托稱職之人而慶幸。
如果他們知道袁世凱心中所想,不知會作何感想。
十六日,袁世凱的內閣成員出籠,名單如下????????????????????????????????????外務部大臣梁敦彥(未到任前由胡惟德暫署),副大臣胡惟德(由曹汝霖暫署)。????????????????????????????????????民政大臣趙秉鈞,副大臣烏珍。????????????????????????????????????度支大臣嚴修(未到任前由紹英暫署),副大臣陳錦濤。????????????????????????????????????學務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楊度。????????????????????????????????????陸軍大臣王士珍,(未到任前由壽勳暫署),副大臣田文烈。????????????????????????????????????海軍大臣薩鎮冰(未到任前前由譚學衡暫署),副大臣譚學衡。????????????????????????????????????司法大臣沈家木,副大臣梁啟超。????????????????????????????????????農工商大臣張謇(熙彥暫署),副大臣熙彥(祝瀛元暫署)。????????????????????????????????????郵傳大臣楊士琦,副大臣楊如浩(梁士詒暫署)。????????????????????????????????????理藩大臣達壽,副大臣榮勳。????????????????????????????這些人大多是袁世凱的人,特彆是他眼中的重要位置。隻有張謇和梁啟超幾個少數人,算是袁世凱的外人,和袁世凱沒什麼特殊關係。
張謇是個忠於自己追求的人,現在已從立憲派轉向了共和,他堅決不接受袁世凱給的官位。
梁啟超是不是對戊戌變法的事耿耿於懷?反正也是堅辭。
袁世凱考慮他們有名人效應,一再挽留。過去,他與梁啟超矛盾很深。曾不止一次地罵梁啟超是“密謀亂政”的罪魁禍首,現在則是大力吹捧。
他親擬電文致電梁啟超“公抱天下才,負天下望,簡命既下,中外歡騰。務祈念神州之陸沉,憫生靈之塗炭,……懇請即日脂車北上,商定大計,同扶宗邦。”
在梁啟超斷然拒絕後,袁世凱還不屈不撓地給梁啟超寫信“十餘年來,執事(對梁啟超的尊稱)含忠吐謨,奔走海外,抱愛國之偉想,具覺世之苦心,沒讀所著文字,未嘗不拊掌神住也。……執事熱心匡室,萬流仰鏡,現值國事羹沸之際,民生塗炭之秋,必不忍獨善其身,高蹈遠行,不思同舟之危難,坐視大廈就傾。”
阮忠樞在一旁,見梁啟超一次次的拒絕,袁世凱還煞費苦心一次次的請。
忍不住多了一句嘴“人各有誌,不能強求,我們何必呢?”
袁世凱剛想說什麼,見旁邊還有彆人,便言道“當年為請諸葛孔明出山,劉備三兄弟不辭辛苦,三顧茅廬。我們這連大門都不用出,打幾個電報寫幾封信,算什麼呀?”
“難道梁先生對於大人,真如諸葛孔明對劉備那麼重要嗎?”
阮忠樞很不解,因為他常聽袁世凱私下議論梁啟超,常說的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袁世凱聽了後詭秘一笑。
這時候旁邊的人已離開,袁世凱低聲對阮忠樞說“忠樞弟,你跟了我這麼長時間,怎麼還猜不透我的心思。像梁啟超和張謇這樣事多之人,內閣裡有一個兩個,還能承受,要是多了,什麼事都商量不成。這樣的人,越是不來越是要請,要讓彆人看到,咱們是非才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