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戰漢陽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1章 戰漢陽(2 / 2)

馮國璋在攻打漢陽時,先發揮炮火的優勢,然後又組織強攻。開始的幾天,北洋軍與民軍互有勝負,不相上下,戰況處於膠著狀態。

十六日夜,黃興組織民軍,夜渡漢水,反攻漢口。

當晚,天下著滂沱大雨,北洋軍都躲進了民房避雨,被民軍打個猝不及防。被打得節節敗退。

民軍很快打進漢口城內。黃興組織了敢死隊,直搗馮國璋的司令部。

馮國璋開始被打得有些發懵,但很快清醒過來,組織火力,進行抵抗。

北洋軍的增援部隊很快趕到,訓練有素的北洋軍很快取得了優勢。

北洋軍開始反擊,民軍節節敗退。退到了江邊,來時的浮橋卻被黃興下令拆了。

黃興這是按著古代戰法,破釜沉舟,置於死地而後生。

是的,破釜沉舟,置於死地而後生,古代確實有這樣的戰法,也取得過很好的戰績。

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所以攻城講究三麵圍之,留一麵讓人家逃命,免得人家玩命。

或許真能置於死地也許能夠好些,但是,沒有。長江邊長大的人有幾個不會遊泳,遊過去不就可以活命了嗎?

所以,民軍沒有轉過身和北洋軍拚命,而是紛紛跳入水中逃命。

為了快些遊過江去,有人把武器都扔了。

黃興這次真是把民軍置於死地了,

北洋軍追上來就是輕重機槍的亂掃,民軍傷亡很大,士氣也嚴重受損。

北洋軍乘勝進攻漢陽,民軍仍然頑強堅守。

北洋軍一支隊伍,由孝感到新溝(古鎮,位於漢水與漢北河彙合處,今屬武漢市東西湖區),渡過漢水占據蔡甸,十一月二十日,從蔡甸進逼三眼橋。

黃興調動軍隊西向迎敵,十一月二十一日,雙方在三眼橋展開激戰。

漢陽三眼橋位於蔡甸到漢陽王家灣之間的公路上,隋唐時漢陽通往京城的驛道,曾經有一座橋,橋下有三孔,所以得名,後來橋毀留下這個地名。三眼橋戰鬥,兩方殺得難分難解,革命軍鬥誌凶猛,清軍受挫,被迫停止前進。民軍占領三眼橋以東高地——仙女山、米糧山(美娘山)、鍋底山、湯家山、磨子山、扁擔山——阻擋清軍入城之路。

同日,馮國璋親率大軍從舵落口(漢水北岸,今漢口礄口區工農路)渡河,衝破米糧山防線,與蔡甸方向趕來的北洋軍配合,攻打米糧山,對民軍形成夾擊之勢。

漢陽三眼橋到王家灣之間一帶屬崗壟地貌,小山丘陵密布,如盆圈一般圍合著龜山腳下的漢陽古城。突破這一圈山嶺,從扁擔山到月湖古琴台,攤開一片平野湖泊,從西而東,坦坦蕩蕩沒有遮蔽,漢陽古城便無險可守。

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米糧山、仙女山相繼失守,民軍退守鍋底山和扁擔山。

十一月二十五日,兩路北洋軍在扁擔山一帶會合,合力進攻漢陽守城民軍,大炮聲震撼山巒水泊,鍋底山和扁擔山失守。北洋軍從王家灣、十裡鋪長驅直入,近逼歸元寺(中南名刹,清光緒建築,今漢陽翠微橫路20號)和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工業基地之一,遺址在今漢陽區琴台大道旁邊)。

山地爭奪戰傷亡巨大的民軍,再也無力在平原上組織防禦。數路清軍如飛蝗襲來,漢水不是長江,渡河過來是很容易的。清軍分數路從漢口渡河,從琴斷口、十裡鋪、五裡墩、古琴台、南岸嘴沿河登岸,漢水堤防全線潰散,困守漢陽城的民軍隻能是拚死一搏。

十一月二十六日,來支援的湘軍頂不住了,先行撤走,自行撤退過長江經洞庭湖回湖南了。

民軍又守了一天,漢陽被北洋軍攻占了。

馮國璋向朝廷報捷,朝廷上下無不群情振奮。


最新小说: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 [綜英美]哥譚鼠鼠人 校傲新世紀 我從地獄歸來 全球警報:天命反派出獄了! 雨夜狂風 都市乞丐小醫仙 都市冥王回歸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