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南北議和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3章 南北議和(2 / 2)

協理巡撫李盛鐸成立巡防隊三旗以及民團等,並致電張錫鑾“三晉官員重見天日,無不額首稱慶。”

十二月二十四日,以梁善濟為首的太原官紳代表又到石家莊歡迎張錫鑾。

一九一二年一月六日,第三鎮第五混成協協統盧永祥率步兵第一標王丞斌部等進占太原。一月十日,張錫鑾也由石家莊到達太原。

看到直隸革命黨的活動有所減弱,特彆是拿下太原後,袁世凱總算鬆了口氣。後方有所穩定了,他總算可以抽出主要精力張羅南北議和了。

十二月三日,南方脫離清廷各省的代表在武昌開會,通過了《臨時組織大綱》。由此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方革命黨人正式組織起來,同意與北方進行正式談判。

十二月七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袁即日派唐紹儀為全權代表南下。

九日,南方十一省革命軍公推伍廷芳為總代表。

唐紹儀於十日抵漢口,由英國代表理事陪同渡江到武昌會晤黎元洪。雙方商定把和談地點定在上海,十七日唐紹儀至上海。

“南北議和”的具體地點經商議設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工部局的市政廳,和談的時間開始於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南北雙方的伍廷芳和唐紹儀二人是廣東老鄉,也曾是在外務部共事過的老朋友老同事。

唐紹儀、字少川,廣東省香山縣人,二十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袁世凱的金蘭兄弟、高級幕僚。先後任清廷總理總辦、郵傳大臣、山東大學校長、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校長、後來曾出任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

伍廷芳、字文爵,廣東省新會縣人。同樣是清末民初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法學家,中國近代的第一位法學博士,著名律師,也曾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

十二月十八日,“南北議和”正式開始,在第一次會議上南北雙方討論了各省戰場的停戰問題,

在這一點上雙方很快達成一致,決定停戰,第一次會議氣氛融洽、成果顯著。

十二月二十日,“南北議和”的第二次會議討論了今後國家的國體問題,南方代表團伍廷芳的觀點很鮮明——承認共和、取消帝製。

北方團唐紹儀本人是讚成共和的,但他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清廷,隻能按著出發時袁世凱交待的口徑,堅持君主立憲。

雖然唐紹儀也委婉的表示如果讓袁世凱出任總統,想辦法讓清帝退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伍廷芳則堅稱,南方是為共和而高舉革命大旗的,共和是談所有問題的基本點。在沒有完全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第二次會談隻能結束。

南北議和牽動著方方麵麵,方方麵麵也都在登台表演

十二月二十日,也就是議和開始後的第三天,英、美、日、俄、德、法六國駐滬總領事向雙方代表分彆提出相同照會“中國目前鬥爭之繼續存在,不惟足使中國本身抑且足使外人生命財產遭受嚴重危險。”因此各國“有義務非正式喚起雙方代表注意儘速成立和解,停止現行衝突之必要”。

戰亂會使列強的在華利益受損,這顯然是他們不願見到的。表麵上對談判的雙方不偏不倚,但總的說來他們是傾向於袁世凱的,此舉主要是給革命黨方麵施加壓力。

南北雙方的代表剛剛坐到了一起,議和就遭遇到了清廷部分皇室人員的強烈反對。

喊得最凶的是以溥偉、良弼等貴族子弟,他們竭力主張集結效忠清的軍隊,前去和南方革命軍決一死戰,其中尤以恭親王溥偉最為激進。

愛新覺羅?溥偉一八八零年出生於京城順天府,是第一代恭親王奕訢的後裔,在光緒二十六年承襲王爵。

溥偉在慈禧太後在位的時候很得慈禧的歡心,慈禧不止一次地說過“溥偉最親,可引以為助。”因此使溥偉受到了清廷的重用。

慈禧太後死後,溥偉對袁世凱手握大權十分不滿,曾和攝政王載灃一起密謀誅殺袁世凱,但是後來沒有成功。在袁世凱複出的過程中,他曾極力地加以阻撓。

這些人的反對,也給“南北議和”帶來一定的乾擾和製約。


最新小说: 小貔貅掉七零軍區大院,被全軍搶著寵 快穿:人渣洗白操作指南 灰霧逃生安全屋[無限末日] 妖書詭聞 河邊茅草屋的秘密 全民:覺醒詞條,真少爺的我被強換職業 紈絝瘋女 放蜂少年長河與狐仙蘇瑤 重生95流金歲月 半島白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