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俄、德、日等國隨即采取行動,首先派駐京的部隊在通衢的大道上巡邏,又借口保護使館,把外地的部隊調入京城。完全證實了袁世凱的那句話“內訌外患,遞引互牽,若因凱一走,一切變端立見”。
北洋軍的大小頭目紛紛通電,臨時政府必須留在北京,袁大總統不能離開北京,向接袁世凱的南下專使示威。
梁士詒反複對蔡元培等人說“現在全國倡行革命,人心動蕩,北方的秩序很難維持。像目前的這種情形,如果不能及時的調度彈壓,確保地方安謐,就很容易引起外國對我國用兵的禍事,這一點是切實需要注意的。”
蔡元培眼見這一切,思想與來時本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加之汪精衛從中大力渲染,更使他認定袁世凱離開北京,北方肯定出大亂子。
就給南京參議院發電“北京兵變,外人極為激昂,日本已派多人入京。設使再有此等事變發生,外人自由行動恐不可免。培等睹此情況,集議以為速建統一政府,為今日最要問題,餘儘可遷就,以定大局。”以專使身份,要求參議院在袁世凱南下之事讓步。
袁世凱也在兵變後致電孫中山,請他通融。南方臨時政府信以為真,以為北京的局勢不知有多糟,黃興竟提出要帶兵北上,幫袁世凱彈壓兵變,並保護袁世凱。
袁世凱真怕黃興率兵北上,急忙回電“頃此事變,該兵匪等事後儘數潰走,絕無政治上意見。鄙人連日嚴飭軍警彈壓麵,撫恤被害商民??,現人心已定,秩序漸次恢複。……毋庸遠勞軍旅,請停止出發。”
袁世凱還因此而通告全國“專使到時,決意南下,組織聯合政府,統一南北,用慰國民之厚望。今遇此變,實行維艱,公等幸諒。且駐京外交圖案及吾國駐外各代表等,均雲方今欲鞏固民國,保全共和,舍速建設統一政府,彆無他法。想全國心理,均表同情,因茲事變,南行無期,組織政府,勢必從緩,凱實焦灼萬狀。”
緊接著,北京商民強烈要求,堅決反對遷都南京。有人到歡迎代表處請願,他們是真怕了這當兵沒人管束,更加幫了袁世凱的大忙。
袁世凱建議由副總統黎元洪赴南京代受職權,黎元洪複電不能前往。
為了做通南京方麵的工作,他還派出幾個人到南京,分頭去做疏通工作。親身感受到北京民眾的強烈呼聲,本來是專程來接袁世凱的專使蔡元培等人,現在反過來為袁世凱說話,反複做南京參議院和孫中山的工作。
孫中山感到在堅持下去未免理虧,也隻能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受職。
三月六日,南京參議院通過了統一政府組織辦法六條的決議。
(一)由參議院電知袁世凱,允其在北京受職。
(二)袁世凱接電後,即電參議院宣誓。
(三)參議院接宣誓電後,即複電認為受職,並通告全國。
(四)袁世凱受職後,即將擬排國務總理及各國務員姓名電告參議院,求通過。
(五)國務總理及國務員任定後,即在南京接收交待事宜。
(六)孫中山於交代之日始行辭職。
三月七日,孫中山電告蔡元培轉告袁世凱,按參議院所開六條辦法,在北京正式受職。
一身輕鬆的袁世凱三月八日即電告參議院,完全承認所列六條辦法??,並將誓詞電告。
三月九日,參議院電告袁世凱,承認其受職,在電文中強調“《臨時約法》七章五十六條,倫比憲法,其守之維謹!勿逆輿情,勿鄰專斷,勿狎非德,勿登非才!”
表達了參議院對袁世凱還不是很放心的,也算是約法三章。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日,袁世凱誌得意滿的如願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儀式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署舉行。與會者百餘人,“內有洋服者,有中服者,有有辮者,有無辮者,有紅衣之喇嘛,有新剃之光頭,五光十色,不一而足”。英國公使朱爾典也親臨觀禮。
袁世凱著軍服,佩長劍,精神抖擻,誌得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