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黎元洪和張振武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 第121章黎元洪和張振武

第121章黎元洪和張振武(1 / 2)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為穩固軍心,斷了大家撤出武昌的念頭,張振武發言時甚至以佩刀砍地,眥裂發指“武昌為兵事重地,倘不死守,則東南搖動,望風披靡,大敵當前,有敢言棄武昌者,斬!”

會後,張振武不顧自己有傷在身而憤起馳馬舉旗,並沿街高呼“漢陽不守,乃我戰略撤退,武昌萬無一失!”此舉頗令民心安定。

這些擔當和作為,使他當之無愧地被尊為共和元勳,和孫武、蔣翊武並稱“辛亥三武”。

張振武的被害主要源自他和黎元洪的矛盾。

黎元洪並非革命黨人,是起義的人員拉著他走上這條道路的。

把黎元洪逼上“梁山”的人中,張振武也是其中之一。說起來,沒有這一步,黎元洪怎麼會有後來的名利雙收。按說,他應該感謝把他逼上這條道路的張振武等人,但黎元洪可不這樣想。這也不能全怪黎元洪,因為,以首義功臣自居的張振武,打心底就看不起黎元洪。

從一開始,張振武對黎元洪就沒有什麼好感。

或許,黎元洪從一個清廷的高官,走上革命造反的的道路,無論如何需要個轉變的過程。或許,一下子被推到這麼高的位置,總要謙讓一下,客套一下。你們讓我當這個大都督,我說話有人聽嗎?是不是需要講點條件呢?

不管何原因,反正武昌起義之後,推舉黎元洪為軍政府大都督時,黎元洪確實是曾推辭過幾次。

這讓張振武異常氣憤。在他看來,你黎元洪有什麼了不起?革命黨人這樣的看得起你,你應該誠惶誠恐,感恩戴德才對,怎麼可以推三推四呢?看黎元洪不爭氣的樣子,張振武曾提出要將黎元洪斬首示眾,以警醒世人,振奮人心。

張振武說這話的時候並沒刻意避人,這番言論很快傳到黎元洪的耳中,黎元洪對張振武能不記恨嗎?

有人說,黎元洪和張振武的矛盾,很重要的方麵要歸結到張振武的性格上。張振武坦率正直,但是為人極其的飛揚跋扈。尤其在公開的場合經常嘲笑黎元洪,對黎元洪這位大都督極其的藐視。

“當日不是我們這些人將你推出來,能有你今日之威風?”這是常掛在張振武嘴上的話。

肯定地說,這是讓黎元洪很難忍受的。

在一段時間裡,黎元洪雖然貴為副總統兼湖北都督,但當時坐鎮武漢的主要軍事將領其實是共進會的孫武、張振武和文學社的蔣翊武,人稱首義的“三武”。有這“三武”的存在,被推上“都督”寶座的黎元洪的權力是很有限的。

黎元洪和張振武彼此間嫌怨日深,麵和心不和,已是軍中公開的秘密。身為都督的黎元洪心裡雖然惱怒,但懾於張振武手裡的“槍杆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隻能敢怒而不敢言。

張振武是個抓槍杆子的人,他直接掌握的將校團有三千多將士,團長是其親信,也就是和張振武同時遇害的方維團長。這支部隊隻聽張振武的,是黎元洪的一塊心病。

武昌起義勝利後不久,發生了群英會事件。

共進會領導人孫武出任湖北軍軍務部長之職。他居功自傲,“逢人稱首義”,以“革命元勳”自封,且作風跋扈,喜獨斷專橫。很多的文學社、共進會的重要成員都覺得受到排擠、抑製。黃申薌是共進會重要成員,在會黨中頗具聲譽,對孫武極為不滿,於是他便聯係其他一些不滿孫武的人密謀倒孫。

黃申薌(1884—1942),湖北大冶人,字少驤、聖養。一九零五年與人組織同心會等反滿團體。次年投入湖北新軍。後考入特彆陸軍小學堂,又組織種族研究會、湖北軍隊同盟會。一九零九年加入共進會,接替孫武主其事。次年與李六如等密謀響應焦達峰在長沙的起義,事泄走滬。武昌起義後任湖北都督府近衛第二協統。一九一三年和詹大悲等在漢口策劃討袁,事敗潛離武漢。護法時期藍天蔚在鄂西組織靖國軍,應邀前往。失敗後去廬山隱居。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下山到滬,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四二年在上海病逝。

一九一二年二月,黃申薌、向海潛等人組成“改良政治群英會”,策劃武力倒孫。

二月二十七日夜,以黃申薌、向海潛為首的群英會成員,會合第三十一標組成的教導團,由文學社領導的傷兵團體畢血會,起義老兵組成的將校團,以及由士兵組成的義勇團,集眾達數千人。配帶群英會徽章,湧上街頭,高喊“打到孫武”,“打到軍務部長”的口號。

隨即包圍了軍務部及武昌大朝街孫武寓所。孫武孫事先得到消息,已匆匆逃避漢口。群英會等會眾遂搗毀孫武的寓所,放火燒其房屋。

武漢群英會暴亂事件之後,黎元洪曾下令解散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將校團,沒有成功。

他想派一個心腹去任副團長,試圖讓這支部隊擺脫張振武控製,遭到該團的拒絕。

他又下令將這個團編入其親信王安瀾統率的第六鎮,又遭強烈反對,被迫收回成命。

最後又設計想把該團改為軍官學校,也沒能成功。


最新小说: 彼岸花開!鬼祖現!三界齊跪拜 星戰之源甲紀元 太空大陸 籃球終點站 九個哥哥團寵我 咦?我不是變態嗎?怎麼成團寵了? 幽魂騎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人皇鎮淵 三興大漢:劉禪不思蜀 嬌軟丫鬟上位後,禁欲王爺寵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