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黎元洪雖然沒什麼實力????,但他的社會影響力袁世凱心知肚明,所以,黎是不是接受“武義親王”的封號,至關重要。
袁做事也真執著,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黎元洪也不示弱,兩個人針尖對麥芒,耗上了,你來我往,竟較量了九個回合。
第一回合袁世凱下了冊封令後,即命文武百官到東廠黎宅來祝賀。是日,黎宅門前擠滿了來賀喜之人,有更多的人來看熱鬨。
來人由國務卿領銜,黎元洪身穿便衣迎了出來。大概是為了製造影響,這些祝賀的人並不進屋。
國務卿代大家致完賀詞後,黎元洪大聲地說“袁大總統的心意,在下心領了,但鄙人決不敢領受。蓋大總統以鄙人有武昌首義之勳,故優於褒封。然辛亥起義,乃全國人公意,及無數革命誌士流血奮鬥,與大總統主持而成。我個人不過濫竽其間,因人成事,絕無功績可言,斷不敢冒領崇封,致生無以對國民,死無以對先烈。各位致賀,實愧不敢當。”
說完,即入室內,不在理會這些官員。
來的這些官員,至少有很大部分,並非真正從心裡讚成袁世凱的倒行逆施,隻是不敢表示而已,見黎元洪如此大意凜然,不由得在心裡肅然起敬。就是死心塌地跟袁世凱的人,在這個場合,也隻能是自討無趣。官員們默然而去,看熱鬨的人問明緣由後,也都對黎元洪豎大拇指。
搞了這麼大的排場,結果適得其反。
第二回合,袁世凱做得十分自然,派人帶京城最出名的成衣匠,來給黎元洪量衣服的尺寸,是量身定做“親王製服”。黎元洪一點可鑽的孔子都不給,當即堅決拒絕。
言道“我非親王,也永不作任何王朝的親王,何須親王製服?”
隨後命秘書翟瀛草擬一封辭去王位的呈文“武昌首義,全國成風,誌士暴骨,兆民塗腦,儘天下命,締造共和。元洪一人,受此王位,內無以對先烈,上無以誓神明,願為編民,終此餘生。”
第三回合十二月二十三日,袁世凱又重頒策令,派禮官及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江朝宗到東廠胡同黎宅宣封,同樣遭黎元洪拒絕。
劉成禺在其《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中記下了當時的場景“朝宗奉詔前往東廠胡同,當堂三跪九叩首,長跪不起,雙手奉詔大呼‘請王爺受封!’……元洪深居不出,朝宗也跪地長呼不起。對抗多時,元洪大怒,由旁屋疾步而出,戟手勒袖,指朝宗麵大罵曰‘江朝宗!你哪裡這樣不要臉?快快滾出去!’朝宗仍挺身直跪,雙手奉詔,大呼請王爺受封不止。
“元洪怒呼左右‘趕快把江朝宗拖出去,否則連你們一起打出!’於是,元洪左右勸者、扶者、慰者、擠者,一擁而江朝宗出東廠胡同堂門矣。”
第四回合兩次冊封都沒能得逞,袁世凱並不氣餒,索性來來個生米做成熟飯。政事堂發給黎元洪的公文,都用大字注明,“武義親王親啟”幾個字。
第一份,黎元洪秘書室的收發人員一看是給黎元洪的,就收下了。待交給黎元洪後,黎元洪注意到了封麵上的字,馬上派人把公文退回,又嚴囑收發人員凡有武義親王字樣的東西,一律拒收。
第五回合,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袁世凱打發自己的次子,黎元洪的忘年交袁克文,給黎元洪送一鑲金的“武義親王”的字匾,送到黎府。
黎元洪一看匾上的字,不由分說的把袁克文訓斥了一頓。袁克文本不情願來,但懼於父親,不得不來。知道不會有好結果,滿臉通紅地走了。
第六回合年末,親家之間總要有禮物往來。袁世凱送黎元洪所有的禮,都寫上“武義親王”收的字樣,黎元洪見了後,不管什麼禮物,都如數退回。袁世凱沒辦法,隻好把”武義親王”幾個字拿掉,黎元洪才收下。
第七回合、袁世凱還真肯下功夫,花銀錢,命內務府勘察地點,準備修建武義王府。派人征詢黎元洪意見,黎元洪根本不予理會。
第八回合、袁世凱專門發布命令,有五種人可以不在他麵前稱臣,其中就包括民國元勳黎元洪。別人都上表感謝,黎元洪照樣理都不理。
第九回合、袁世凱派親信梁士詒登門勸說,黎元洪先是避而不見,而後推脫不過,無法不露麵。
沒等梁士詒說完,就憤怒起身,對著一房柱說“若你等再逼我,我就一頭撞死在這裡。”嚇得梁士詒趕緊離開。
為了維護大局,給百姓一個和平安定的生活,黎元洪在很多方麵,都做了違心之事。有時袁世凱希望他出麵做什麼事,儘管他不情願,也還是滿足袁世凱的要求,可以說,差不多是有求必應。所謂,無關大局的事好商量,可做可不做的事可以去做。但是,大事,原則問題是不能含糊的。
如我們前麵所說,人是有底線的,無論如何,底線是不能突破的。譬如現在,維護共和,就是黎元洪的底線。